高鹗的意思、高鹗的詳細解釋
高鹗的解釋
(約1738-約1815)清代文學家。字蘭墅,號紅樓外史,祖籍鐵嶺(今屬遼甯),漢軍鑲黃旗人。乾隆年間進士,官至刑科給事中。一般認為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的後四十回是他所續,也有人認為是他與程偉元共同續寫。有《蘭墅詩抄》、《月小山房遺稿》等。
詞語分解
- 高的解釋 高 ā 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相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聳。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高瞻遠矚。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級在上的:高級。高考。 在
- 鹗的解釋 鹗 (鶚) è 鳥,性兇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飛翔,捕食魚類。通稱“魚鷹”。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高鹗是清代文學家,因其參與整理出版《紅樓夢》程高本而聞名,但圍繞其生平和貢獻存在一定争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生卒年:多數資料記載為1758年11月17日(乾隆二十三年)—約1815年(嘉慶二十年),部分早期資料誤作“約1738-約1815”。
- 字號:字雲士(一說蘭墅),號秋甫,别號蘭墅、紅樓外史。
- 籍貫:祖籍鐵嶺(今屬遼甯),隸屬漢軍鑲黃旗,先世清初遷居北京。
二、生平經曆
- 科舉與仕途:早年多次科考失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舉,六十年(1795)進士及第;曆任内閣中書、江南道監察禦史、刑科給事中等職。
- 整理《紅樓夢》:乾隆五十六至五十七年(1791-1792),應程偉元之邀參與整理《紅樓夢》前八十回并續寫後四十回,合刊為“程甲本”“程乙本”,使小說首次以完整面貌流傳。
三、争議與評價
- 續寫争議:
- 傳統觀點:普遍認為高鹗是《紅樓夢》後四十回的主要續作者,但因文風差異和結局處理,長期被批評為“狗尾續貂”。
- 現代研究: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等學者提出,高鹗更可能是整理者而非續作者,認為現存後四十回可能基于曹雪芹殘稿修補而成。
- 曆史地位:盡管飽受争議,高鹗對《紅樓夢》的保存與傳播具有不可替代的貢獻,被譽為“紅樓功臣”。
四、文學成就
- 個人作品:著有《月小山房遺稿》《蘭墅詩鈔》《硯香詞》等,詩詞風格受盛唐和花間派影響。
- 思想性格:早年放浪不羁,後期熱衷仕途;文學創作涉及感懷、冶遊、情感等題材,部分作品反映其矛盾心态。
五、總結
高鹗是《紅樓夢》傳播史上的關鍵人物,其生平與作品折射出清代文人的仕途追求與文學理想。關于他的角色争議,仍需結合新近學術成果辯證看待。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清代朱卷集成》《高蘭墅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高鹗(gāo è)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鳥類,俗稱為高鹗鷹。它是一種大型猛禽,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根據《康熙字典》,高鹗的拆分部首是“鳥”,也就是鳥的意思。根據《現代漢語字典》,高鹗的總筆畫數是16畫,屬于較複雜的漢字。
高鹗一詞來源于鳥類的命名,它的名稱中的“高”可能是指它在飛行時會飛得很高,而“鹗”則是鷹的意思。這個詞在曆史上的使用并不多見,主要出現在特定科學文獻或鳥類類書的描述中。
高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沒有特定的變化,依然是「高鹗」這個形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然而,關于高鹗這個詞的古時候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記錄。一般來說,古代漢字的寫法變遷是一個複雜的演化過程,涉及了古代文字形式的變化、使用的手寫風格、地域上的差異等多方面因素。
以下是一個例句:我在公園裡看到了一隻高鹗在空中翺翔。
與高鹗相關的組詞可以有高貴、鷹眼等。高貴可以形容高鹗這種鳥類的威嚴和尊貴。而鷹眼,則是形容高鹗銳利的視力。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高鹗相關。因為它是一種特定的動物名稱,沒有明确的對立詞與之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