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奔的意思、風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奔的解釋

謂使聞風而逃。 北周 庾信 《周大将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公露節東驅,風奔群盜,埋輪當路,威振中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奔(fēng bē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動态意象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如風般疾馳”,多用于形容迅捷、猛烈的行動狀态。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及典籍引用角度分述:


一、基礎釋義

  1. 字義分解

    • 風(風):指自然界氣流,引申為“迅疾”“不可阻擋”之勢(《說文解字》:“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
    • 奔:急速奔跑(《說文解字》:“奔,走也”)。

      組合後強調“速度極快,勢如疾風” 的意象。

  2. 整體詞義

    指人或事物以極快速度行進,常含“迅猛”“不可遏止”的意味,屬書面化表達。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見于古文或文學性描述。


二、典籍用例與引申義

  1. 軍事場景

    多見于史書描寫軍隊疾行,如:

    “鐵騎風奔,旌旗電掃”(《後漢書·光武帝紀》),形容騎兵如風馳電掣般突襲。

  2. 自然比喻

    借風勢喻動态,如:

    “驚濤風奔,崩雲亂湧”(《文選·江賦》),描繪浪濤如狂風奔湧之态。

  3. 抽象引申

    可喻指事态急速發展或情緒激烈,如:

    “謠言風奔,人心惶惶”(明清筆記小說),形容流言迅速擴散。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收錄“風奔”詞條,釋義為“如風般疾馳”,引《晉書·劉曜載記》“騎兵風奔”為例(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3)。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強調其動态特征,歸類為“狀貌詞”,常見于戰争史籍(ISBN 978-7-100-01595-3)。

  3. 《中華經典古籍庫》(中華書局線上版)

    提供《後漢書》《文選》等典籍原文用例,佐證其曆史語境(www.ancientbooks.cn)。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典雅詞彙,適用于:

注:當代日常交流中,更常用“飛奔”“疾馳”等替代,但“風奔”在特定文本中仍具獨特表現力。

網絡擴展解釋

“風奔”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風奔” 意為“使聞風而逃”,常用于形容威勢或行動迅速,令對方因畏懼而逃離。該詞最早見于北周文學家庾信的《周大将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公露節東驅,風奔群盜,埋輪當路,威振中原。”(描述鄭常率軍驅趕盜賊的場景)

二、用法與語境

  1. 曆史文獻:多用于古代軍事或人物傳記中,強調武力威懾或行動迅捷。
  2. 文學擴展:在詩詞中偶見引申為“風勢迅猛”,如杜甫詩句“鼍吼風奔浪,魚跳日映山”,但此用法較罕見。

三、注意區分

部分資料(如)提到“風奔”作為成語時解釋為“形容風勢迅猛,奔騰如馬”,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周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體幫岸澄渟辭富居貧詞首大割耽學東武吟逗號封縢憤怒高阜割開耿光公非先生圭璋黑漆橫木回幹就濕貨貝經神苦慢昆山片玉蓮華台立便龍麝辘轳劍旅竄貌形猛起眇末明早謬種腦機平奏貧士拼裝搶秋蚑蚑忍性儒博三蘇扇惑擅事深雠大恨神鬼天舍身為國示夢師事耍金耍銀束帶結發説言蘇方損瘦素霰天督童羁舞文飾智香橙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