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事的意思、五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事的解釋

(1).指古代統治者修身的五件事,謂貌恭、言從、視明、聽聰、思睿。《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漢書·谷永傳》:“竊聞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 顔師古 注:“五事,貌、言、視、聽、思也。” 宋 蘇轼 《禦試制科策》:“夫皇極者,五事皆得;不極者,五事皆失。非所以與五事并列,而别為一者也。”

(2).使國緻富的五件事。《管子·立政》:“富國有五事。五事,五經也……山澤救於火,草木殖成,國之富也;溝瀆遂於隘,障水安其藏,國之富也;桑麻植於野,五穀宜其地,國之富也;六畜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備具,國之富也;工事無刻鏤,女事無文章,國之富也。”

(3).決定戰争勝負的五種因素。《孫子兵法·計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事"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源于中國古代經典,其核心含義指五件重要的事務或五個關鍵因素。具體釋義需結合其出現的經典語境,主要有以下兩種權威解釋:

  1. 源自《尚書·洪範》的治國五事: 這是最古老且最具哲學意義的解釋。據《尚書·洪範》記載,周武王向箕子詢問治國常理,箕子闡述了“洪範九疇”,其中第三疇即為“五事”:

    • 貌: 指儀容、态度。要求君主恭敬嚴肅。
    • 言: 指言論、政令。要求君主說話合乎道理。
    • 視: 指觀察、明察。要求君主明辨是非。
    • 聽: 指聽聞、納谏。要求君主善于聽取意見。
    • 思: 指思考、謀慮。要求君主思慮通達、睿智。 這“五事”是君主修身、治國的基礎,其狀态(恭、從、明、聰、睿)會直接影響自然現象(肅、乂、哲、謀、聖)和國家的治理效果(雨、旸、燠、寒、風),體現了古代“天人感應”的思想。
  2. 源自《孫子兵法·始計》的軍事五事: 在軍事領域,“五事”指決定戰争勝負的五個根本要素。孫武在《孫子兵法》開篇即提出:

    • 道: 指道義、政治基礎。即民衆與君主意願是否一緻,是否同心同德,甘願為君主冒險。
    • 天: 指天時、自然條件。包括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等。
    • 地: 指地利、地理環境。包括路程遠近、地勢險易、戰場廣狹、地形是否利于攻守等。
    • 将: 指将領的素質。要求将領具備智謀、誠信、仁愛、勇敢、嚴明等品質。
    • 法: 指法制、組織管理。包括軍隊編制、将吏職責、軍需物資管理等制度。 孫子認為,深入分析比較敵我雙方在這“五事”上的優劣,是預知戰争勝負的關鍵。

“五事”一詞的具體含義需結合其語境。在治國理政層面,它指君主修身待物的五個方面(貌、言、視、聽、思);在軍事戰略層面,它指決定戰争勝負的五個基本要素(道、天、地、将、法)。這兩個解釋均源自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典籍《尚書》和《孫子兵法》,體現了古人對治國安邦和軍事鬥争核心要素的高度概括與深刻洞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現代漢語詞典在解釋該詞時,通常會引用這些經典來源進行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五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一、修身五事(核心含義)

源自《尚書·洪範》,指古代統治者修身的五個方面:

  1. 貌恭:儀态莊重恭敬
  2. 言從:言語合乎規範
  3. 視明:觀察事物明晰
  4. 聽聰:聽取意見聰敏
  5. 思睿:思考問題通達
    此為儒家修身标準,強調内外兼修。

二、兵家五事

《孫子兵法》提出的戰争勝負五大要素:

  1. 道:政治道義
  2. 天:天時氣候
  3. 地:地理環境
  4. 将:将領才能
  5. 法:軍法制度
    此為軍事戰略的核心分析框架。

三、富國五事

《管子·立政》記載的治國策略:

  1. 合理開發山林資源
  2. 完善水利設施
  3. 因地制宜種植作物
  4. 發展畜牧與果蔬業
  5. 限制過度工藝裝飾
    主張通過務實經濟政策實現國家富強。

四、其他衍生含義

  1. 養生五事:曾國藩提出洗腳、飯後步行、清淡飲食、定時射箭、靜坐等養生法
  2. 參禅五事: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強調修行者的身心調節。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典籍與曆史文獻記載,如需查看具體典籍原文或擴展案例,可參考《洪範》《孫子兵法》《管子》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鮑氏骢貶辭蟬翅搨超逴乘風興浪馳勑春不老慈顔戴天蹐地帶擕打破沙鍋璺到底凍風豐夥甘雨更仆數根盤蔕結閨門熯薪橫吏鶴态紅絲黃藤禍起蕭牆薦引交彩誡勉節志窘厄脊鳍軍笳看家坑陷淚如泉滴樂制藜蘆流涎卵幕杯露褐旅飲嶷岌女真棚帳棄同即異全托曲伎人語馬嘶示兒螫手獸工束縮檀子讨力桃源圖涕滂讬地望後骛神無隅獻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