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紅絲的意思、紅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紅絲的解釋

(1).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牽紅絲娶婦》:“ 郭元振 少時,美風姿,有才藝。宰相 張嘉貞 欲納為婿。 元振 曰:‘知公門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以倉卒,更待忖之。’ 張 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誰是匹偶,以子風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絲,幔前使子取便牽之,得者為婿。’ 元振 欣然從命。遂牽一紅絲綫,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後果然隨夫貴達也。”又傳說月下老人以赤繩系夫妻之足,雖仇家異域,此繩一系,終不可避。後因以“紅絲”為婚姻或媒妁的代稱。《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俦》:“自古姻緣皆分定,紅絲豈是有心牽。” 明 王錂 《春蕪記·瞥見》:“這羅帕呵,就倩你做紅絲繫足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兩處紅絲千裡繫,一條黑路六人忙。”

(2).指眼球因微血管充血而造成的血絲。 茅盾 《子夜》:“他們那些失眠的臉上都罩着一層青色,眼珠上是紅絲,有興奮的光彩。” 林建征 《*********》:“ 老孫頭 經常來去匆忙的在草原上奔跑,眼睛熬滿了紅絲。”

(3).一種名貴的石硯。亦作硯的别名。 宋 陸遊 《秋雨初霁試筆》詩:“墨入紅絲點漆濃,閑将倦筆寫秋容。” 清 姚鼐 《題劉雲房少宰<滌硯圖>》詩:“松煤竹管行抛棄,蕉白紅絲塵自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紅絲”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含義,結合不同語境和文化背景可作多角度解讀:

一、婚姻與姻緣的象征

  1. 核心含義
    指代婚姻的紐帶或媒妁,源自中國古代傳說。傳說月下老人用紅繩系住夫妻的腳,象征命中注定的姻緣。例如五代時期郭元振牽紅絲選妻的故事,即通過紅絲線選擇配偶,後引申為“天定良緣”的意象。

  2. 文化延伸
    在傳統婚禮中,紅絲常用于嫁衣、裝飾,寓意婚姻美滿;文學作品中(如《紅樓夢》)也以紅絲暗喻情感羁絆。

二、生理或病理現象

指眼球因疲勞、充血産生的血絲,常見于文學描寫。例如茅盾《子夜》中“眼珠上是紅絲”,林建征《莺歌海》中“眼睛熬滿紅絲”等。

三、器物别稱

一種名貴石硯的别稱,如宋代陸遊詩句“墨入紅絲點漆濃”中提到的硯台。此用法較為少見,多存于古籍。

四、其他文化象征

紅絲在廣義上象征吉祥、喜慶,如節日裝飾或祈福場景中的紅色絲線,承載辟邪、祝福等寓意。



“紅絲”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其核心與婚姻、生理現象相關,部分用法(如硯台)已逐漸淡化。若需進一步考證典故或文學例證,可參考《開元天寶遺事》《子夜》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析

《紅絲》一詞指的是紅色的絲線。紅絲通常用來形容細而纖弱的線。它可以引申為美麗的女子纖細的身材或者指代某種特定的紅色織物。

部首和筆畫

《紅絲》一詞的組成部分為“纟”和“絲”兩個字。其中,“纟”為組詞部首,表示與紡織品相關;“絲”為意義部分,表示細長的物質。

“纟”部的筆畫數為3劃,讀作“sī”;“絲”部的筆畫數為6劃,讀作“sī”。

來源和繁體字

《紅絲》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在文學作品中,經常以紅絲來形容美麗的女子或者細膩的織物。繁體字“紅絲”與簡體字“紅絲”同義。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紅絲》為例,古代常使用類似以下的形态來書寫這個詞:

紅絲(繁體) 紅絲(簡體)

例句和組詞

以下是一些包含《紅絲》的例句:

1. 她穿着一條紅絲細裙,婀娜多姿。

2. 這款紅絲綢緞非常典雅,適合用來制作禮服。

一些以《紅絲》為基礎的組詞:

紅絲絨、紅絲帶、紅絲線、紅絲花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紅絲》意義相近的詞語:

绯紅、赤紅、桃紅、綢緞

與《紅絲》意義相反的詞語:

藍絲、黑絲、暗淡、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