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誡勉的意思、誡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誡勉的解釋

告誡勉勵。《北史·僭僞附庸傳·蕭琮》:“及嗣位,帝賜以璽書,敦勉之。又賜 梁 之大臣璽書,誡勉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誡勉”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iè miǎn,主要含義為告誡勉勵,常用于對存在輕微問題的幹部進行教育管理。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誡勉”指通過談話規誡、監督管理等方式,對思想、工作、作風等方面存在問題的幹部進行教育。其核心目的是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體現組織對幹部的警示與激勵雙重作用。

二、性質與適用對象

  1.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十二條,誡勉適用于存在輕微違紀違法行為的黨員或公職人員,可免予政務處分。
  2. 適用場景
    包括但不限于:班子内部不團結、工作消極低效、組織紀律松散、存在苗頭性廉政問題等。

三、實施流程與特點

  1. 流程
    通常分為三步:
    • 談話規誡:由組織或紀檢監察部門進行警示談話;
    • 監督管理: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蹤落實;
    • 跟蹤考核:考核期一般為半年,期間需定期彙報改進情況。
  2. 雙重屬性
    兼具“誡”(嚴肅告誡)與“勉”(鼓勵改進)的特點,強調教育與約束并重。

四、與其他措施的區别

誡勉與談話提醒、批評教育等同屬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态”,但區别于組織處理和紀律處分。其後果輕于處分,但會影響評優評先,且需在考核期内完成整改。

五、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北史·僭僞附庸傳》,記載隋帝賜書“誡勉”蕭琮及梁國大臣,意為告誡與勉勵并行。

總結

誡勉是一種兼具教育性和約束性的管理措施,適用于幹部存在輕微問題但未達到處分标準的情形,旨在通過警示與幫扶結合,促進幹部改進提升。如需完整法規或案例,可參考《中國共産黨黨内監督條例》及紀檢監察部門公開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誡勉

誡勉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警告、勸告或者告誡。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讠”和“免”兩個部首,共計9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經典文獻中,如《尚書·刑書·縣尹書》有“縣尹誡勉”之說。在繁體字中,誡勉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據史書記載,在秦朝統一文字之前,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有很多。現代所見的漢字書法常見于漢代、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的字體稱為隸書。所以古代寫誡勉的字體與現代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誡勉的例句:
1. 這是我父母給我的一封誡勉信,我将永遠銘記他們的教誨。
2. 教師在班級會上給學生們進行了一番嚴厲的誡勉,希望他們能認真對待學業。

與誡勉相關的組詞有:
1. 誡勉書:用于向某人發出誡勉或警告的書信。
2. 誡勉函:含有警告或勸告的信函。
3. 誡勉令:由上級機關下達的要求或指示,目的是向下級通知和警告。
4. 誡勉通知:用于向對方發出警告或勸告的通知。

與誡勉近義詞有:
1. 告誡:指通過對方人告訴或警告,使對方警惕或規勸對方。
2. 勸告:指通過忠告、規勸或勸說,使對方覺悟、決心或行動起來。
3. 警告:指通過告誡、提醒或警示,使對方警覺或警惕。
4. 忠告:指忠誠地勸告、勸誡和規勸,希望對方聽從。
5. 建議:指對某事、某人提出意見和主張。

與誡勉反義詞有:
1. 鼓勵:指通過支持、激勵或勉勵,使對方積極、有信心和動力。
2. 獎勵:指基于對方的優秀表現、成績或貢獻,給予贊揚、榮譽或獎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