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隅的意思、無隅的詳細解釋
無隅的解釋
無邊。《老子》:“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唐 柳宗元 《天對》:“無隈無隅,曷懵厥列。” 明 宋濂 《潛溪邃言》:“居子之道……沖然若虛,淵然若全,渾然若無隅。”
詞語分解
- 無的解釋 無 (無) ú 沒有,與“有”相對;不:無辜。無償。無從(沒有門徑或找不到頭緒)。無度。無端(無緣無故)。無方(不得法,與“有方”相對)。無非(隻,不過)。無動于衷。無所適從。 有 筆畫數:; 部首
- 隅的解釋 隅 ú 角落:城隅。牆隅。屋隅。隅隙(屋角的洞穴)。向隅而泣。 〔隅中〕将近中午的時候。 靠邊的地方:海隅。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無隅”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沒有邊角”或“無限廣闊”。該詞由否定詞“無”與名詞“隅”(原義為角落、邊角)構成,最早見于道家經典《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意指至大之物因超越形體局限而不顯棱角,引申為包容萬物的境界。
在語義演變中,“無隅”發展出三重内涵:
- 空間維度:描述事物無邊無際的狀态,如《淮南子》用“天圓地方而無垠隅”形容天地之廣袤;
- 抽象概念:比喻思想或品德的圓融通達,清代學者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評述“君子之道無隅”,強調為人處世應避免偏執;
- 美學範疇:中國書畫理論常用“筆法無隅”評價線條的渾厚含蓄,如明代董其昌《畫禅室隨筆》提及“作畫貴在無隅角之迹”。
現代辭書對“無隅”的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6冊第123頁,其标注該詞屬“形容事物超越形質局限”的書面語。在語言學層面,“無隅”符合古代漢語“形容詞+否定詞”的構詞規律,與“無極”“無形”等詞形成語義關聯群。
注:本文引證文獻包括國家新聞出版署備案的《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及中華書局點校本《老子道德經注校釋》,相關學術解析可參見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223-225頁。
網絡擴展解釋
“無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無邊”,最初源自道家經典《老子》中的哲學表述。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本義:指形狀或空間沒有邊角、界限,如《老子》中“大方無隅”(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棱角)。
- 引申義:部分現代語境中可形容人處世圓融、靈活,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二、出處與演變
- 經典出處:最早見于《老子·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以“無隅”比喻大道至簡、超越表象的境界。
- 後世引用:如唐代柳宗元《天對》中“無隈無隅”,明代宋濂《潛溪邃言》中“渾然若無隅”,均延續“無邊”的本義。
三、使用場景
- 哲學讨論:用于描述抽象概念(如“道”)的無限性。
- 文學修辭:常見于詩詞、散文中,增強意境的無垠感,例如“廣德若不足,大方無隅”。
- 現代引申:少數語境中可指人際交往的圓滑,但需注意此用法非原始含義。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例句或現代用法差異,可參考《老子》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霭露百喙般湼盤杯酒交好悲喜不省人事車輪菜稱誦車掌抽閑铎槊坊隅犯門複用蓋世改絃更張旮旯垢敝寒奧皓雪荷賴鶴厀壞微糊糊見慣不驚交攀焦暑接屋雞毛信經事九階巨觀俊晤據竊枯槁客良馬連光立足之地論長説短洛書免脫泥铛陪告缥酒千裡燭耆山七十二沽期歲權謀散耍散絮山場召伯樹神采奕奕梳起邃茂鎖孔痏疥誣訟嫺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