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軍笳的意思、軍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軍笳的解釋

古代塞北軍用的管樂器。 茅盾 《賣豆腐的哨子》:“也不是它那類乎軍笳、然而已頗小規模的悲壯的顫音,使我聯想到另一方面的煙雲似的過去。” 馮至 《海濱》詩:“那邊是悲切的軍笳,樹林蟬聲像火焰;波浪把一座太陽,閃化作星光萬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軍笳”是一個由“軍”和“笳”組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兩部分分析:

  1. “笳”的定義
    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吹奏樂器,形似笛或號角,常以蘆葦、竹管或獸角制成,音色蒼涼。漢代起廣泛用于北方遊牧民族及邊塞軍隊中,被稱為“胡笳”,常用于傳遞信號或營造肅穆氛圍(如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即以此樂器為背景)。

  2. “軍笳”的延伸含義
    在“軍笳”中,“軍”指代軍事場景。因此,“軍笳”特指古代軍隊中使用的笳,可能用于:

    • 戰場上的指揮信號(如進攻、撤退);
    • 行軍或駐營時的儀式性演奏;
    • 邊塞詩詞中象征戰争或征人思鄉的意象。

由于該詞較為古典,現代使用較少,若涉及具體文獻語境,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若無明确出處,可理解為“軍中使用的笳”或借代“軍事號角”。

網絡擴展解釋二

軍笳

軍笳是指一種軍樂器,常用于軍隊訓練、召集、行進等場合。軍笳的拆分部首是冖和竹,共有9個筆畫。它的出自《說文解字》,是由古代文字合并而成的意符。原本用于指示軍隊行動的信號,後來演變成樂器。

軍笳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明了,軍指的是軍隊,而笳則是指這個樂器本身。在繁體字中,軍笳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軍笳通常寫作「軍笳」。由于字體演變和規範化的原因,現在的漢字中,大部分都簡化成了「軍笳」。

以下為軍笳在句子中的例句:

軍笳聲響徹雲霄,士兵們迅速集結起來。

聽到軍笳聲,士兵們知道是時候展開行軍了。

軍隊沿着軍笳的指引開始進攻。

以下是一些與軍笳相關的詞彙:

組詞:軍樂、軍號、笳鼓、軍樂隊

近義詞:軍號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