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紅色顔料。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寫像訣》:“凡面色,先用三朱、膩粉、方粉、藤黃、檀子、土黃、京墨合和襯底。”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寫像訣》:“柘木交椅,用粉、檀子、土黃、煙墨合。”
“檀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作為顔料名稱 指淺紅色顔料,常見于古代繪畫材料記載。例如明代陶宗儀《辍耕錄·寫像訣》提到,檀子與朱砂、藤黃等顔料混合用于人物面部底色繪制。在繪制家具時,也會與土黃、煙墨等調配使用。
二、作為成語喻義 在成語用法中,“檀子”比喻富貴之家或身份顯赫之人。因檀木本身是貴重木材,故引申指代物質財富與社會地位的高貴,如“檀子之家”即強調門第顯赫。
補充說明
檀子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紫檀木果實。紫檀木是一種珍貴的木材,檀子則是紫檀樹結出的果實。檀子常用于制作貴重的家具和樂器。
檀子的偏旁部首是木(木字旁),總共有12個筆畫。
檀子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據推測,檀子的意思可能是從檀木的果實得來的,因為檀子是檀木的果實。
檀子的繁體字是檀子(檀子)。
在古時候,檀子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是,由于檀子一詞比較古老,所以關于古時候漢字寫法的具體記錄較少。
1. 這個樂器是用檀子制作的,聲音很悅耳。
2. 我買了一盒檀子,可以放在衣櫃裡驅蟲。
檀子沒有常用的組詞,通常獨立使用。
檀子的近義詞:紫檀果實
檀子的反義詞:非檀子果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