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打破沙鍋璺到底的意思、打破沙鍋璺到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打破沙鍋璺到底的解釋

[insist on getting to the bottom of sth.] 璺,陶瓷,玻璃等器上的裂紋,諧音“問”。比喻對事情尋根究底。

就讓姐姐裝糊塗不言語,我可也“打破沙鍋璺到底”。——《兒女英雄傳》

詳細解釋

亦作“ 打破砂鍋璺到底 ”。璺,坼裂。諧聲為“問”,今徑改用“問”。比喻追根究底。語本 宋 黃庭堅 《拙軒頌》:“覔巧了不可得,拙從何來?打破沙盆一問,狂子因此眼開,弄巧成拙,為蛇畫足,何況頭上安頭,屋下安屋,畢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二折:“[ 呂蒙正 雲]端的是誰打了來?[正旦唱]打破砂鍋璺到底,俺爺抱着一套禦寒衣,他兩口兒都來到這裡。”《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就讓姐姐裝糊塗不言語,我可也‘打破沙鍋璺到底’,問明白了,我好去回我公婆的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打破沙鍋璺到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演變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本義與諧音演變
    原句為“打破沙鍋璺到底”,其中“璺”(wèn)指陶瓷、砂鍋等器皿上的裂紋。由于“璺”與“問”同音,後來逐漸演變為“打破砂鍋問到底”。這一變化使成語更貼合“追問根由”的比喻義。

  2. 核心含義
    比喻對事情追根究底,強調執着探究的态度。例如《兒女英雄傳》中曾用此句表達堅持追問的意圖。

  3. 出處與曆史背景
    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宋代黃庭堅的《拙軒頌》,原指砂鍋破裂後裂紋延伸到底的現象,後引申為追究事物本質的執着精神。

  4. 用法與示例
    多作謂語或定語,如:“研究學問需有打破沙鍋璺到底的精神。”其成語接龍形式為“非刑拷打→打破沙鍋璺到底→底死謾生”。

  5. 相關擴展
    該成語的演變反映了漢語中諧音現象的趣味性,也體現了語言從具象到抽象的意義轉化過程。

這一成語通過“砂鍋裂紋”的具象場景,生動表達了執着追問的抽象态度,是漢語中“音形結合”的典型範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打破沙鍋璺到底》是一個五個字的成語,它的意思是不遺餘力,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下面是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打: 手字旁,8畫 - 破: 石字旁,7畫 - 沙: 水字旁,7畫 - 鍋: 金字旁,10畫 - 璺: 玉字旁,17畫 - 到: 刀字旁,7畫 - 底: 廣字旁,8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故事,具體的故事已經無從考證。該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是對于《打破沙鍋璺到底》這個成語而言,其字形和拆分方式是相同的。 下面是一些例句: 1. 他為了找到真相,打破沙鍋璺到底。 2.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打破沙鍋璺到底,幫助你。 3. 我們必須打破沙鍋璺到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破解、沙盒、鍋碗瓢盆、到底、鍋璺。 這個成語的近義詞包括:一心一意、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反義詞方面比較難找到完全對應的,但與 "打破沙鍋璺到底" 相對的成語有:三分鐘熱度、半途而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