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色诏的意思、五色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色诏的解釋

晉 陸翽 《邺中記》:“ 石季龍 與皇後在觀上,為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百丈緋繩,轆轤回轉,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腳皆用金。”後因以“五色詔”指诏書。 唐 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朝罷須裁五色詔,珮聲歸向鳳池頭。” 唐 窦常 《奉賀太保岐公承恩緻政》詩:“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師。”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觐聖》:“朝罷須裁五色詔,肯将衰朽惜殘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色诏是漢語中的一個典故性詞彙,特指古代以五色紙書寫的重要诏書,後常借指帝王诏書或朝廷重要文書。其釋義與文化内涵可從以下三方面闡述:


一、詞義溯源與制度背景

“五色诏”典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宮廷文書制度。據《晉書·職官志》載,當時帝王诏書按等級以不同顔色紙張書寫,五色紙(青、赤、黃、白、黑)用于最高規格的诏令,象征皇權天授與禮制規範。此制度至唐代仍有沿襲,《唐六典》明确記載中書省“凡王言之制有七”,其中重要敕書需用五色麻紙。這一制度賦予“五色诏”以權威性、神聖性的核心語義。


二、文學意象與象征意義

在古典文學中,“五色诏”常作為帝王恩寵或仕途榮顯的象征。唐代詩人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有“朝罷須裁五色诏,佩聲歸向鳳池頭”之句,以“五色诏”代指中書舍人代拟诏書的要職。宋代陸遊《寄題李季章侍郎石林堂》亦雲“君不見牛奇章(僧孺)與李衛公(德裕),一生冰炭不相容;門前冠蓋各傾動,卻來堂上裁五色”,借五色诏暗喻政治地位。此類用例強化了其文化符號屬性。


三、語義演變與辭書釋義

現代權威辭書均收錄該詞條:


參考來源:

唐代官修《唐六典·中書省》,中華書局點校本

王維《王右丞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陸遊《劍南詩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五色诏”是漢語中一個典故性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典故來源 源自晉代陸翙《邺中記》記載:後趙皇帝石季龍與皇後在觀景台上,将诏書用五色紙書寫後置于木制鳳凰口中,通過機械裝置(辘轳绯繩)傳遞诏書,稱為“鳳诏”。因诏書載體為五色紙,故稱“五色诏”。

二、本義與引申義

三、文化關聯 該詞常與“鳳诏”“鳳凰池”等意象并提,暗含對中書省官員(掌诏書起草)文采的稱頌,如唐代窦常、明代陳汝元等詩人作品中均有化用。

注:關于“五色”的具體顔色,文獻未明确記載,可能泛指多種色彩組合,體現古代皇家文書裝飾的考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百官圖半閑堂崩裂辯俊脖兒拐材行攙假誠是誠信踔絕之能辭老翠钿大剛箪瓢稻飯東野巴人陡立恩斷意絕惡語給孤園光棍兒規隨寒氛含蘤弘麗華山畿獲麟江檻降省蠲救窺取兩端醴辭芒鞵鳴鼓而攻之秘弄暮歲母字繁台清秋戚誼旗翼取締覰定攘雞繞膝瑞典僧會設極紳民十三史時譽貼意讬言突戰舞鐘馗痫瘛湘妃椅詳交校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