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揚雄 《法言·淵骞》:“或問 蕭 曹 ,曰:‘ 蕭 也規, 曹 也隨。’” 李軌 注:“ 蕭何 規創於前如一, 曹參 奉隨於後不失。”後以“規隨”謂按前人成規辦事。 清 錢謙益 《韓圹授光祿大夫制文》:“推同心而調鼎,允協規隨。”參見“ 蕭規曹隨 ”。
“規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曆史典故及文獻記載進行詳細解釋:
“規隨”指按照前人制定的成規辦事,強調對既有制度或政策的遵循與延續。該詞源于漢代蕭何與曹參的執政典故,即“蕭規曹隨”。
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守成”的重視,尤其在古代政治中,繼承前代制度被視為維護穩定的重要手段。需注意的是,現代語境中“規隨”使用較少,更多以“蕭規曹隨”這一成語形式出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法言》《漢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
《規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按照規定、法則行事,遵循規矩,不隨意變動。也可以形容行動有秩序、有規律。
《規隨》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貝,部首是“讠”和“貝”,共有12個筆畫。
《規隨》最早見于《論語·述而篇》:“君子藏器于身,沒世而名;其則也,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俨然人望而不穀,然後罰遵诎爾。 規隨矩,繩墨之不可不勤也。”這句話意思是:君子應該保持内心的高尚,行為端正莊重,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要遵從規矩,不隨意變動,像繩子和尺子那樣精确規範。
《規隨》的繁體字是「規隨」。
在古代,規隨的寫法可能會和現代有所不同。比如,《規隨》的古體字中,偏旁部首「言」的下面通常有一個橫穿線,表示“言”字的書寫是通過連線完成的。而偏旁部首「貝」則通常更加方正,沒有現代漢字中的橫豎折線。
1. 做人要講究規隨,不要胡亂行事。
2. 這家公司一直以來都嚴格遵守規隨,從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3. 他從小就受到嚴格的教育,行為一直很規隨。
近義詞:依規矩、遵循法則、循規蹈矩
反義詞:任意妄為、隨心所欲
規則、隨從、規定、遵守、隨機、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