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鼓而攻之的意思、鳴鼓而攻之的詳細解釋
鳴鼓而攻之的解釋
[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指宣布罪狀,加以聲讨
詞語分解
- 鳴鼓的解釋 .即鼓。《楚辭·九歌·國殇》:“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淮南子·氾論訓》:“撞大鐘,擊鳴鼓,奏《鹹池》,揚幹戚。”.擊鼓。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 馮夷 鳴鼓, 女媧 清歌。”
網絡擴展解釋
“鳴鼓而攻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成語釋義
比喻公開宣布罪狀,進行譴責或聲讨。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公開、正式的方式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不滿,帶有強烈的批判性。
2. 出處
源自《論語·先進》中孔子對弟子冉求的批評:“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因冉求幫助季氏斂財,認為其違背道義,故號召其他弟子公開聲讨。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作謂語,常用于表達公開聲讨的語境。
- 結構:連動式(先“鳴鼓”後“攻之”),強調行動的連貫性。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具體褒貶需結合語境。
4. 近義詞
5. 例句
- 陳立德《前驅》:“誰要敢反對共産同志,吾侪當鳴鼓而攻之!”
- 《兒女英雄傳》:“他們竟大家‘鳴鼓而攻’起來。”
補充說明
部分解釋提到“戰争中鼓動士氣”(如),但此說法偏離原典,主流釋義仍以《論語》的聲讨含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鳴鼓而攻之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在攻打敵方的時候,要通過擊鼓聲來鼓舞士氣,以激發士兵的戰鬥意志和勇氣。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鳴: 字首部首-鳥(鳥-至)
- 鼓: 字首部首-音(言-244) 捺
- 而: 字首部首-而 (耳-128) 橫
- 攻: 字首部首-攵(攴/攵-66) 豎
- 之: 字首部首-丶點
來源:
《鸢都草堂筆記》是鳴鼓而攻之這個成語的來源。其中的“鸢都草堂筆記”是明代作家馮夢龍所著的一部小說。全文講述了主人公鸢都草堂作為一個責任感強烈的官員,在面對強敵侵略時,鳴鼓而攻之,鼓舞士氣,最終成功驅逐敵人的故事。
繁體:
《鳴鼔而攻之》是《鳴鼓而攻之》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鳴鼓而攻之可寫作“鳴鼓而攻之”,其中的“鳴”是用複雜的筆畫表現出來,而“之”一字則像是一個小人在行走的形狀。
例句:
1. 在戰争的時候,我們應該鳴鼓而攻之,用激情和勇氣對抗敵人。
2. 面對挑戰,我們不能氣餒,要鳴鼓而攻之,戰勝困難。
組詞:
- 鼓舞士氣
- 鼓勇氣
- 鳴戰鼓
- 攻敵人
- 召集士兵
近義詞:
- 鼓舞士氣: 振奮士氣、激勵士氣、激發鬥志
- 鳴戰鼓: 鳴金收兵、發動戰争、號令進攻
反義詞:
- 安撫士氣
- 反戰鼓
- 集結防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