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扮作 锺馗 舞蹈。參見“ 舞判 ”。
(2).一種裝有機關的木制捕鼠器。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 慶曆 中,有一術士姓 李 ,多巧思。嘗木刻一‘舞 鐘馗 ’,高二三尺,右手持鐵簡,以香餌置 鐘馗 左手中,鼠緣手取食,則左手扼鼠,右手用簡斃之。”
“舞鐘馗”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指裝扮成鐘馗形象進行的舞蹈,常用于傳統民俗活動或驅邪儀式。鐘馗是民間傳說中的捉鬼之神,此類舞蹈通過誇張的動作和服飾(如手持鐵簡、佩戴面具)展現其威嚴形象,具有驅邪納吉的象征意義。例如,宋代文獻中提到的“舞判”即與此類表演相關。
指一種宋代發明的木制機關捕鼠器。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術士李姓者曾制作“舞鐘馗”裝置:木雕鐘馗高約二至三尺,左手放置誘餌,老鼠取食時觸發機關,鐘馗左手扼鼠,右手鐵簡将其擊殺。這種設計巧妙結合了機械原理與民俗文化元素。
兩種含義均與鐘馗形象相關:前者強調動态表演,後者靜态裝置借其威懾力實現捕鼠功能。該詞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将信仰與實用技術結合的智慧。
舞鐘馗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包括“舞”、“鐘”和“馗”。
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舞鐘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民間傳說和文化背景。鐘馗是中國傳統神話中的一位道教神祇,被認為是捉拿鬼魂的神明。他形象威嚴,通常被描繪成身材高大、長着鬼臉的人物。舞鐘馗可以解讀為舞蹈般地表達和模仿鐘馗的神态和動作。
舞鐘馗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一緻,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定差異。例如,舞在古漢字中寫作「舞」,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相同。鐘在古漢字中寫作「鐘」,馗在古漢字中寫作「魁」。這些變化在曆史的演進中逐漸消失,統一成現代的簡化字形态。
以下是使用舞鐘馗的例句:
與舞鐘馗相關的組詞有:
舞鐘馗的近義詞可以是:
舞鐘馗的反義詞可以是:
綜上所述,舞鐘馗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意指舞蹈般地表達和模仿鐘馗的神态和動作。部首和筆畫分别為舞(15畫)、鐘(10畫)和馗(10畫)。舞鐘馗可以追溯到中國的民間傳說和文化背景,來源于對鐘馗形象的崇拜和模仿。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一緻,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定差異,但現代統一成了簡化字形态。舞鐘馗可以用于表達舞蹈般模仿鐘馗神态和動作的作品和表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