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law;ban;suppress;forbid] 明令取消或禁止某事
取締賭6*博
明令取消或禁止。 茅盾 《一個夠程度的人》:“這些擾亂秩序的小販,都應該取締,都是非取締不可的!”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三:“‘五層樓’飛機場早就叫政府取締了,流氓阿飛都抓了起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取締漢語 快速查詢。
“取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ǔ dì,通常指行政機關或法律機構依法明令取消、禁止某項活動、組織或行為,具有強制性和規範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拆解
核心定義
多用于書面語,強調通過法律或行政命令終止非法或違規行為。例如:“取締賭博”“取締無證經營”。
行政管理
常見于政府文件,如工商、公安、環保等部門對非法組織、場所或行為的強制關閉(如“取締黑作坊”“取締非法集會”)。
法律約束
作為行政處罰措施,需依法執行。例如《詞海》解釋為“禁止和制裁”。
文學作品
實際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法律條文,可參考相關行政法規或權威詞典。
《取締》是指禁止、撤銷、廢止某種活動或制度,使其不再存在或行使。通常用來描述政府、組織或個人對某些行為或規定進行限制或制止。
《取》字的拆分部首為“又”,總共有5畫。
《底》字的拆分部首為“廣”,總共有8畫。
《取》字的來源為古代中國的象形字,形狀類似于一個人伸手取物的樣子。在繁體中,取字的寫法為「取」。
古代的《取》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主要差别在于字的形狀和結構。古時候的寫法中,取字的左邊是一個象征手的部分,右邊則是象征物品的圖案。這個結構更直觀地表達了取物的動作。
1. 政府決定取締非法集會活動。
2. 市場監管部門将取締假冒僞劣商品的行為。
3. 當地政府決定取締街頭小廣告。
1. 取消:取消某個已存在的事物或行為。
2. 締結:達成協議或約定,牽扯雙方利益。
3. 取代:用新的事物或人來替代原有的事物或人。
取代、撤銷、廢止、禁止
批準、允許、保留、鼓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