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色诏的意思、五色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色诏的解释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诏书。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朝罢须裁五色詔,珮声归向凤池头。” 唐 窦常 《奉贺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朝罢须裁五色詔,肯将衰朽惜残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色诏是汉语中的一个典故性词汇,特指古代以五色纸书写的重要诏书,后常借指帝王诏书或朝廷重要文书。其释义与文化内涵可从以下三方面阐述:


一、词义溯源与制度背景

“五色诏”典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廷文书制度。据《晋书·职官志》载,当时帝王诏书按等级以不同颜色纸张书写,五色纸(青、赤、黄、白、黑)用于最高规格的诏令,象征皇权天授与礼制规范。此制度至唐代仍有沿袭,《唐六典》明确记载中书省“凡王言之制有七”,其中重要敕书需用五色麻纸。这一制度赋予“五色诏”以权威性、神圣性的核心语义。


二、文学意象与象征意义

在古典文学中,“五色诏”常作为帝王恩宠或仕途荣显的象征。唐代诗人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有“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之句,以“五色诏”代指中书舍人代拟诏书的要职。宋代陆游《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亦云“君不见牛奇章(僧孺)与李卫公(德裕),一生冰炭不相容;门前冠盖各倾动,却来堂上裁五色”,借五色诏暗喻政治地位。此类用例强化了其文化符号属性。


三、语义演变与辞书释义

现代权威辞书均收录该词条:


参考来源:

唐代官修《唐六典·中书省》,中华书局点校本

王维《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陆游《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五色诏”是汉语中一个典故性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典故来源 源自晋代陆翙《邺中记》记载:后赵皇帝石季龙与皇后在观景台上,将诏书用五色纸书写后置于木制凤凰口中,通过机械装置(辘轳绯绳)传递诏书,称为“凤诏”。因诏书载体为五色纸,故称“五色诏”。

二、本义与引申义

三、文化关联 该词常与“凤诏”“凤凰池”等意象并提,暗含对中书省官员(掌诏书起草)文采的称颂,如唐代窦常、明代陈汝元等诗人作品中均有化用。

注:关于“五色”的具体颜色,文献未明确记载,可能泛指多种色彩组合,体现古代皇家文书装饰的考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宝气秉夷部督逋仙不再彩云宠鹤惮慴电荷耦合器件东风菜对审睋而诽讟粉墨拊背跗骨福田衣附余高风劲节公廨本钱镐京红珠回敬解恨饥饿线鸡飞狗窜惊慌警扰克周跨历酷似苦战浪道连艘领青临机立断毛拉眇曼乃眷普冬冬切诣清涂穹石人不聊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设戟深诋食格时式疏诞岁醪它门镗威特骨停刻推辞未曾文服务附五色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