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五生的盆。亦稱生花盆。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七夕》:“七夕前數日,種麥於小瓦器,為牽牛星之神,謂之五生盆。”詳“ 五生 ”。參閱 宋 陳元靓 《歲時廣記·七夕上·生花盆》。
“五生盆”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歲時風俗器具,主要與七夕節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五生盆又稱“生花盆”,是用于種植五谷芽苗的容器。具體做法是将綠豆、小豆(赤豆)、小麥等谷物浸泡于瓷器中,待發芽數寸後,用紅藍彩線束之,置于盆内供奉。
這一習俗反映了古代農耕社會對自然生長的崇拜,後逐漸融入七夕節的文化内涵,成為民間祈福活動的一部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帝京歲時紀勝》和《歲時廣記》等文獻。
五生盆是一個常見的中文詞彙,意為“五谷收獲的容器”。該詞的拆分部首是“五”和“生”,總計6個筆畫。下面将為您介紹該詞的來源、繁體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
五生盆這一詞彙最初來源于古代農耕社會的農民。在農作物成熟之後,農民需要将收獲的谷物儲存在容器中,以便儲備和食用。五生盆成為了五谷收獲的代表性容器,因此得名“五生盆”。
在繁體中文中,五生盆的寫法為「五生盆」。
根據曆史記錄,五生盆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伍生盆」。
1. 農民将豐收的莊稼裝滿了五生盆。
2. 桌上擺滿了五生盆,象征着豐收與富饒。
與五生盆相關的組詞有:五谷(wǔ gǔ)、莊稼(zhuāng jiā)、收獲(shōu huò)、農耕(nóng gēng)等。
近義詞:糧倉(liáng cāng)、谷倉(gǔ cāng)。
反義詞:空盆(kōng pén)。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