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近體詩的意思、近體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近體詩的解釋

[the Tang Dynasty “modern style” poetry] 指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都比古體詩嚴格

詳細解釋

詩體名。一稱今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指 唐 代定型并大量出現的律詩及絕句。這種詩體的句數、字數、屬對、平仄和用韻都有嚴格規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中國唐代形成的一種詩歌體裁,以嚴格的聲韻、對仗和結構規範著稱。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一、定義與曆史背景

近體詩是相對于古體詩而言的,形成于初唐時期,并在唐代達到成熟。其名稱“近體”或“今體”體現了唐代人對這種新興詩體的定位,強調與古體詩的區别。

二、主要類别

  1. 絕句:每首四句,分五言絕句(五絕)和七言絕句(七絕)。
  2. 律詩:一般每首八句,分五言律詩(五律)和七言律詩(七律)。
  3. 排律(長律):超過八句的律詩,需遵循嚴格的平仄和對仗規則。

三、格律特點

  1. 平仄規則:
    每句平仄相間,同聯兩句平仄相對,聯間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間,聯内相對,聯間相粘”。
  2. 對仗要求:
    律詩中間兩聯(颔聯、頸聯)必須對仗,詞性、結構需工整對應。
  3. 押韻規範:
    押平聲韻,一韻到底,偶句末字必須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四、與古體詩的區别

五、曆史意義

近體詩标志着中國詩歌從自由表達向形式美學的轉變,對後世文學影響深遠,成為研究古典文化的重要載體。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示例或具體作品分析,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近體詩》是什麼意思

《近體詩》是指近代以來,一種比較接近口語表達形式的詩歌體裁。與古體詩相比,近體詩更加注重自由靈活的表達方式,語言通俗易懂,較少受限于古代文言文的規範。

拆分部首和筆畫

《近體詩》的拆分部首為辶部、心部,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近體詩》這一名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中國文學界。當時的文化思潮倡導文以載道,為了使作品能更好地傳達思想和感情,詩往往使用比較貼近現代口語的表達方式。另外,傳統的古體詩在普及教育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為了區分新舊的詩體形式,人們将這種新的詩體稱為《近體詩》。

在繁體字中,《近體詩》的表示與簡體字保持一緻,即《近體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雖然沒有明确的寫成《近體詩》的文字,但可以通過《近》、《體》、《詩》這三個字的古代寫法推斷。例如,《近》字的古代寫法是辵口,象征着靠近。《體》字的古代寫法是衤本,代表事物的本質。《詩》字的古代寫法是辶從言,意味着以言表達的藝術形式。

例句

以下是一句以《近體詩》形式寫成的例句:

夜深人靜月如鈎

(詩歌内容表達了夜晚安靜的景象,以及明亮的月光)

組詞

與《近體詩》相關的組詞有:

1. 近代:表示靠近現代的時期。

2. 體裁:指不同文學作品按照形式和結構上的特點的類别劃分。

3. 詩歌: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文學形式。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近體詩》具有類似意思的詞有:

近類詞:現代詩、新體詩。

相對的,與《近體詩》相反的詞有:

古體詩、古詩、律詩:指古代以古體詩為主要形式的詩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