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道家所謂超脫哀樂之情、無往而不適的境界。《莊子·繕性》:“樂全之謂得志。” 成玄英 疏:“夫己身履于正道,則所作皆虛通也。既而無順無逆,忘哀忘樂,所造皆適,斯樂之全者也。”
(2).謂以完美為樂。《三國志·魏志·锺繇傳》“帝以 吳 、 蜀 未平,且寝” 裴松之 注引 晉 袁宏 曰:“夫民心樂全而不能常全也,蓋利用之物懸於外,而嗜慾之情動於内也。於是有進取貪競之行,希求放肆之事。”
“樂全”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道家哲學概念
指超脫世俗哀樂情感、達到無往而不適的境界。源自《莊子·繕性》:“樂全之謂得志。” 成玄英注解為“忘哀忘樂,所造皆適”,即内心不受外界情緒幹擾,處于和諧安甯的狀态。
世俗化引申義
由“樂”(快樂)與“全”(完整)組合而成,形容生活幸福美滿、内心安樂,或贊美家庭和睦、人生圓滿。
使用場景
古籍例證
《三國志》裴松之注提到“民心樂全而不能常全”,強調人對完美生活的追求與現實的矛盾。
《樂全》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使人快樂和滿足。當我們說一個人的心情很好、幸福滿溢時,可以用《樂全》來形容。
根據漢字拆分的規則,我們可以将《樂全》拆分為兩個部首:
左邊的部首是 "丿",讀作 "piě",表示切分。
右邊的部首是 "纟",相當于 "糸" 的簡化形式,讀作 "mì",表示紡織品。
根據筆畫的數目,《樂全》這個詞共有五畫。
《樂全》的源自于古代文化,來自于古漢語的造詞方式,它不僅包含了對人們快樂滿足的向往,還有一種對于社會安定和幸福的理想追求。在繁體字中,《樂全》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特殊的變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一些變化。《樂全》這個詞在古代常常以 "樂全" 的形式出現。"樂" 是對快樂、幸福的表達,"全" 則表示完整、滿足。
1. 他的努力工作和健康的家庭讓他樂全了。
2. 我希望能夠樂全自己的人生。
3. 這個節日的到來使大家樂全了心情。
1. 笑樂:歡笑愉悅
2. 心樂:心情愉快
3. 滿樂:心滿意足
1. 快樂:歡快、愉悅
2. 幸福:幸運、安康
3. 滿足:滿意、安心
1. 憂郁:愁苦、痛心
2. 不滿:失望、憤怒
3. 不安:擔心、緊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