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屍的意思、鞭屍的詳細解釋
鞭屍的解釋
見“ 鞭屍 ”。
亦作“ 鞭屍 ”。《史記·伍子胥列傳》:“及 吳 兵入 郢 , 伍子胥 求 昭王 。既不得,乃掘 楚平王 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後遂以“鞕屍”謂對有深仇大恨的*********的典實。 唐 元稹 《楚歌》之三:“豈料奔 吳 士,鞭屍 郢 市門。” 清 顧炎武 《子胥鞭平王之屍辨》:“而《季布傳》亦言:‘此 伍子胥 所以鞭 平王 之墓也,’蓋止于鞭墓,而傳者甚之以為鞭屍,使後代之人,蔑棄人倫,讐對枯骨。”參見“ 鞭墓 ”。
詞語分解
- 鞭的解釋 鞭 ā 驅使牲畜的用具,柔軟像繩子:鞭杆。鞭長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撲。鞭責。鞭策。 形狀細長類似鞭子的東西:教鞭。 一種古代兵器,鐵制有節,無鋒刃:鋼鞭。竹節鞭。 編連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 屍的解釋 屍 ī 死人的身體:屍體。屍骸。僵屍。借屍還魂。 〔屍位〕空占着職位而不做事,如“屍屍素餐,“屍屍誤國”。 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筆畫數:; 部首:屍;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鞭屍”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曆史典故
-
傳統定義
指對死者屍體進行鞭打以洩憤或侮辱的行為。這一行為最早記載于《史記·伍子胥列傳》,講述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攻入楚國後掘開楚平王墳墓,鞭打其屍三百下,以此複仇。
-
成語化含義
後演變為成語,比喻對已故的人或過去的事物進行無端攻擊、诋毀,或對深仇大恨者的極端洩憤行為。
二、現代引申義
-
網絡用語
在論壇、社交平台中,指對陳年舊帖反複諷刺、挖苦,或對負面内容循環提及(如高考零分作文被反複批評)。
示例:“這篇十年前的帖子又被翻出來鞭屍了。”
-
遊戲術語
在競技遊戲中,指占據優勢時故意拖延時間并反複擊殺對手,帶有戲谑或羞辱意味。
三、使用語境與注意事項
- 傳統語境: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強調複仇或極端仇恨(如“誓願鞭屍吳市”)。
- 現代語境:需結合場景區分,網絡用語偏向調侃,而傳統用法仍具嚴肅性。
- 情感色彩:含強烈負面情緒,需謹慎使用以避免冒犯他人。
若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史記》相關記載或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鞭屍》這個詞是指鞭打已經死亡的屍體。下面是關于《鞭屍》的一些相關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鞭屍》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革”和“屮”。總共有18個筆畫。
- 來源:《鞭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如《左傳》等。它是描述一種殘忍的行為,一般用于形容惡劣的懲罰或表達對某人的極度厭惡。
- 繁體:《鞭屍》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和簡體中文一樣,都是「鞭屍」。
-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文獻所見,《鞭屍》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寫法已無詳細記載。
- 例句:他被判處鞭屍的刑罰,使他深刻感受到了恐懼和痛苦。
- 組詞:鞭打、屍體
- 近義詞:鞭斃、鞭打屍體
- 反義詞:尊重、安葬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