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勤勵 ”。勤勞奮勉。《荀子·富國》:“誅而不賞,則勤厲之民不勸。”厲,一本作“ 屬 ”。 王先謙 集解引 王念孫 曰:“作厲者是也。厲,勉也。《羣書治要》作勤勵,勵即厲之俗書。”《宋書·王韶之傳》:“ 韶之 在郡,常慮為 弘 所繩,夙夜勤厲,政績甚美。”《舊唐書·令狐楚傳》:“每遣退藏,更令勤勵。”《明史·黃鳳翔傳》:“察《月令》篇以四時敷政,法天行健,則見聖治之當勤勵。”
“勤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ín lì,基本含義為勤奮努力、勤勉刻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與構成
使用場景
古籍例證
異體寫法與擴展
總結來看,“勤厲”既可用于日常語境描述努力精神,也在古籍中承載文化内涵,體現中華傳統對勤奮品德的重視。
勤厲是一個形容詞,表示勤奮努力、勤勞不懈。用來形容一個人工作勤勉、行為積極、認真負責。
勤厲的部首是力(lì),筆畫數為10劃。
勤厲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其中“勤”是常用字,意為用功、勤勞;“厲”古代含義為乖戾、剛猛。合在一起就表示勤奮努力,有堅定剛毅的意義。
勤厲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保持為「勤厲」。
古代對勤厲的寫法與現代相比稍有變化,它的古字形為「囷」+「戾」,表示人勤奮努力、不懈怠的樣子。
1. 他是一個勤厲的學生,每天都能看到他專心學習的身影。
2. 她勤厲地工作,很快就得到了晉升的機會。
3. 領導誇獎他勤厲肯學習,是團隊中的好榜樣。
1. 勤苦:形容人勤勞辛苦。
2. 勤勞:形容人勤奮努力工作。
3. 勤能:形容人勤奮并且有才能。
刻苦、努力、勤勉
懶惰、消極、怠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