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靡的意思、封靡的詳細解釋
封靡的解釋
嚴重損害。《詩·周頌·烈文》:“無封靡于爾邦。” 毛 傳:“封,大也;靡,累也。” 馬瑞辰 通釋:“猶雲無大損壞于爾邦也。”一說,斂財驕奢。 朱熹 集傳:“封靡之義未詳。或曰:封,專利以自封殖也;靡,汰侈也。”《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十七年》:“不知 剛中 ( 鄭剛中 )封靡自植,欲以何為?”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靡的解釋 靡 í 浪費,奢侈:靡蕩。靡費。侈靡。 分散:靡散(消滅)。 古同“糜”,糜爛。 筆畫數:; 部首:非;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封靡”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文言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指嚴重損害,出自《詩經·周頌·烈文》:“無封靡于爾邦。”。漢代毛亨注解“封”為“大”,“靡”為“累”,即“大的損害”(如、所述)。
-
注解争議
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提出不同觀點,認為“封靡”可能指斂財驕奢,即通過壟斷利益(“專利以自封殖”)和奢侈浪費(“汰侈”)導緻國家衰敗。
-
文獻用例
《續資治通鑒》曾用此詞評價南宋官員鄭剛中:“封靡自植,欲以何為?”意為批評其貪圖私利、自我膨脹的行為。
-
總結用法
該詞多用于警示統治者或當權者勿濫用權力、損害國家利益,兼具“實質性破壞”與“道德批判”的雙重内涵。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但核心均指向對國家或集體的負面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靡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下面是關于封靡的一些基本信息:
意思:封靡指的是君主通過封賞和崇奉歌頌的方式,對某個人或某個事物予以高度贊揚和推崇。
拆分部首和筆畫:封靡由部首封和靡組成,其中封為上部分,靡為下部分。它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來源:封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是儒家經典之一,被用來形容君主崇奉信任的重臣。
繁體:在繁體字中,封靡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封靡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和基本形态與現代形式相似。
例句:他被封為國家最高榮譽,成為了封靡之士。
組詞:封朝、封建、封號、華嚴靡旨
近義詞:贊美、推崇、歌頌
反義詞:貶損、诋毀、責罵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