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沒有伴侶。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詩:“坐歌空有待,行樂恨無鄰。”
(2).無與倫比。 唐 杜甫 《谒先主廟》詩:“應天才不小,得士契無鄰。”
“無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沒有伴侶
指孤獨無伴的狀态。例如唐代孟浩然《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中“行樂恨無鄰”,表達因無友人相伴而遺憾的情感。
無與倫比
形容事物或才能的獨特性或卓越性。如杜甫《谒先主廟》中“得士契無鄰”,稱贊劉備招攬賢士的能力無人能及。
補充說明: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進一步查詢古漢語詞例及用法。
《無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鄰居,沒有旁人。形容某人的孤冷、清淨。
《無鄰》由部首無和鄰組成。無是部首,表示沒有、無。鄰是漢字的一個部分,表示鄰居。
《無鄰》的筆畫數是10畫。
《無鄰》最早出自《論語》中的一句話:“侍于君子有喜色,有可觀之色。私淑于親,君子有斯辱。”其中的“私淑于親,君子有斯辱”表達出孔子反對私下向親友取經的觀點。後來,這句話被引申為形容一個人孤立、清淨,沒有鄰居的狀态。
《無鄰》是《無鄰》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的寫法略有不同,由于篇幅限制,無法詳細展開。
1. 他住的地方非常偏僻,周圍幾百裡都沒有其他人,真是《無鄰》之境。
2. 在這個繁華喧嚣的城市中,她選擇了一個僻靜的小巷居住,過着《無鄰》的生活。
3. 他深居簡出,與世隔絕,過着《無鄰》的生活。
無鄰境、無鄰之地、無鄰無仕
獨居、獨處、孤立、清淨
鄰居、衆多、繁華、擁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