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號哭而歸。《宋書·索虜傳論》:“村井空荒,無復鳴雞吠犬。時歲惟暮春,桑麥始茂,故老遺氓,還號舊落, 桓山 之響,未足稱哀。”
“還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還號(拼音:hái hào)指號哭而歸,即因悲傷或遭遇變故後哭泣着返回原處。該詞帶有較強的文學色彩,常用于描述戰亂、災難後的凄涼場景。
源自《宋書·索虜傳論》中的記載:
“村井空荒,無復鳴雞吠犬。時歲惟暮春,桑麥始茂,故老遺氓,還號舊落,桓山之響,未足稱哀。” 此句描繪了村莊荒蕪、百姓因戰亂流離失所後,哭泣着返回故土的景象。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但在研究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時可能涉及。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宋書》相關章節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還號》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還”和“號”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詞語“還號”的拆分部首為“辶”和“口”,其中“辶”為“走”的意旁,表示與行走、動作有關;“口”為“口”的主要部首。詞語“還號”的筆畫總數為12。
來源:詞語“還號”源于《水浒傳》。它指的是醫生給患者把脈診斷後,還給患者脈象的號數或者診斷結果。
繁體字:繁體字“還號”與簡體字寫法相同,隻是字形有所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然而,“還號”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并沒有特定的記錄,因此無法具體描繪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例句:
1. 醫生給患者把了一下脈,然後告訴他脈象共有五十七還號。
2. 患者拿着還號去找藥店取藥。
組詞:還醫、號脈、把脈。
近義詞:診斷、就診、就醫。
反義詞:開方、取藥、服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