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跷蹀的意思、跷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跷蹀的解釋

亦作“蹻蹀”。猶奔走。 宋 沉遼 《德相惠新茶複次元韻奉謝》:“輕重必酬酢,往來煩蹻蹀。” 清 徐大容 《床山歸自括蒼以洞庭始波木葉微脫為韻得葉字》:“惟餘山水懷,寤寐尚蹻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跷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跷蹀”意為奔走,常用來形容匆忙或頻繁往來的狀态。該詞存在異體寫法“蹻蹀”。

二、古籍引證

  1. 宋代沈遼《德相惠新茶複次元韻奉謝》中“往來煩蹻蹀”,指因事務繁重而頻繁奔走。
  2. 清代徐大容詩句“寤寐尚蹻蹀”,引申為内心對山水景緻的向往如同奔走般急切。

三、現代使用 目前該詞未在網絡用語中衍生新義,仍保留古義。現代漢語中更常用“奔波”“奔走”等詞替代。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語料庫獲取更詳盡的古代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跷蹀:詞義解釋

跷蹀,指用腳尖或腳跟點地行走。在這種行走方式中,人的腿部先擡高然後重重地落地,動作輕快有力。

跷蹀:部首和筆畫

跷蹀的部首分别是“足”和“辶”,其中“足”表示與腳有關,而“辶”為表示行走的意義之一的辶部。總筆畫數為17畫。

跷蹀:來源

跷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紀錄古代詞彙的書籍中,據推測其來源于音訛,本意是指腳步輕盈的步伐。 據語言學家研究,跷蹀一詞可能并不是由一個字代表,而是兩個實詞組成的合成詞。跷指腳尖離地,蹀指腳跟着地,将兩個詞合并形成跷蹀。 在古代漢字中,“跷”字寫作“趬”,“蹀”字寫作“喋”。後來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現代常見的“跷蹀”字樣。

跷蹀:繁體

跷蹀的繁體字為「蹺蹀」。

跷蹀: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跷蹀在古代常寫作「趬喋」。

跷蹀:例句

1. 他觸摸地面的方式是腳跟輕巧地跷蹀着,像一隻靈巧的貓。

2. 她穿着高跟鞋在走秀時,跷蹀的姿态顯現出完美的體态。

跷蹀: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跷足、蹀躞、跷蹲。

近義詞:輕盈、敏捷、翩翩。

反義詞:重步、沉重、遲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