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甕羹的意思、甕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甕羹的解釋

舊時一種面食。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食店》:“﹝市食﹞亦名亡而實存者,如甕羹,今號齏麺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甕羹”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基本解釋

甕羹(拼音:wèng gēng)指宋代的一種面食,後改稱“齏麺”(類似碎面或湯面)。根據《都城紀勝·食店》記載,甕羹屬于市井小吃,雖名稱消逝但實際仍存于市。

來源考證

其他說明

建議結合《都城紀勝》等宋代文獻進一步了解其具體形态和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甕羹

甕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拆分為甕和羹,下面将分别解釋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同時還會提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甕指一種古代器皿,通常用于盛裝食物或液體;羹指一種以肉、魚等為主料,加入調料煮成的湯。甕羹可以理解為用甕裝着的羹湯,也可以指代煮成的菜肴。

拆分部首和筆畫:甕的部首是瓦,共有5畫;羹的部首是羊,共有9畫。

來源:《甕羹》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徐渭的《賦獻甕羹詩》,用以比喻身世貧賤而志向高遠的人。隨着時間的推移,甕羹的意義逐漸擴展為盛滿的美食。

繁體:甕羹的繁體字為甕羹。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甕的字形較為複雜,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是“半”字形,下半部分是“口”字形;羹的字形則是現在的羊字旁加上“㝵”。

例句:1. 奶奶給我們煮了一大碗甕羹來暖胃。
2. 這家餐館的甕羹湯鮮美可口,每個人都贊不絕口。

組詞:甕中捉鼈(比喻方法不對,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近義詞:盛湯、菜湯、羹湯。

反義詞:幹羹、幹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