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鲲洋的意思、鲲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鲲洋的解釋

台灣的别名。 台灣 有 七鲲身 海口,故名。 清 丘逢甲 《元夕無月》詩之二:“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 鯤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鲲洋”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區别,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作為台灣的别稱(主要含義)

  1. 來源背景
    台灣因有“七鲲身海口”而得名“鲲洋”。這一名稱在清代文獻中已有記載,如丘逢甲的詩句“五更飛夢渡鲲洋”即指台灣。

  2. 地理關聯
    “七鲲身”是台灣西南沿海的古沙洲地形(現屬台南市),因形似七條大魚(鲲)相連而得名,故衍生出“鲲洋”作為台灣的代稱。


二、形容浩瀚的海洋(引申含義)

  1. 字面解析
    “鲲”源于《莊子·逍遙遊》中的神獸,傳說可化為鵬鳥,象征宏大;“洋”指海洋。組合後形容海洋的廣闊無邊。

  2. 使用場景
    該含義多用于文學比喻,強調自然景觀的壯麗,但實際使用頻率較低,且部分權威詞典未收錄此解釋。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代詩詞或台灣地方志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鲲洋:詞義解釋

《鲲洋》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有以下含義:

  1. 指鲲的漢字加上“洋”的意思,引申為魚類繁衍生息的大海、大洋。也表示廣闊無邊的大海。
  2. 比喻某樣事物量大、規模宏大。

鲲洋:拆分部首和筆畫

《鲲洋》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魚”和“水”的部首,但無法拆分為獨立的字。

它總共有17畫,其中“魚”部3畫,“水”部14畫。

鲲洋:來源

《鲲洋》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據傳說中,鲲是一種巨大的魚,它的體型如此龐大,以至于它的死後變成了一座遮天蔽日的大山。洋則用來指稱大海、大洋。

鲲洋:繁體

《鲲洋》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鯤洋」。

鲲洋: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和現代略有不同。相對于現代的标準字形,古代的漢字寫法有一定的差異。關于「鲲洋」的古代漢字寫法,很遺憾,目前沒有相關研究資料可以進行準确的描述。

鲲洋: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鲲洋》這個詞的例句:

鲲洋: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鲲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總結

《鲲洋》這個詞既可指代魚類繁衍生息的大海,也可以比喻某樣事物量大、規模宏大。它的構成為“魚”和“水”的部首,共17畫。該詞源自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繁體字為「鯤洋」。在句子中使用時可以表示廣闊的海洋,或形容某樣事物的規模巨大。與之相關的組詞有鲲鵬、鴻鹄,近義詞有浩瀚、廣闊、遼闊、深邃,反義詞有封閉、狹小、有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