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觸的意思、杵觸的詳細解釋
杵觸的解釋
觸犯,冒犯。 唐 沉亞之 《上家官書》:“書辭多鄙,又不盡志,杵觸清嚴,罪無可逭。”
詞語分解
- 杵的解釋 杵 ǔ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杵臼。砧杵。杵臼交(舊稱互相不嫌貧賤的朋友)。 用長形的東西戮:杵了他一拳。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觸的解釋 觸 (觸) ù 抵、頂:抵觸。“羝羊觸藩,赢其角”。 碰,撞:觸礁。觸電。觸動。觸摸。觸發。觸犯。觸怒。 遇着:接觸。觸覺(?)。觸目驚心。觸角(僶 )。觸景生情。觸類旁通。 因某種刺激而引起感情變化
網絡擴展解釋
“杵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chǔ chù
- 核心含義:指觸犯、冒犯,多用于形容言行不當而得罪他人或違背規則。
- 出處:最早見于唐代沈亞之的《上家官書》:“書辭多鄙,又不盡志,杵觸清嚴,罪無可逭。”。
擴展說明
-
詞源解析
- “杵”原指舂米或捶衣的木棒,引申為“戳、捅”的動作;“觸”意為碰撞、接觸。兩字組合後,比喻因直接、尖銳的言行引發沖突或冒犯。
-
用法場景
- 多用于書面語或古漢語語境,如描述冒犯權威、觸犯禁忌等行為。
- 例:在正式場合發言需謹慎,避免杵觸他人忌諱。
-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冒犯、觸犯、沖撞
- 反義詞:順從、避讓、恭維。
注意
- 部分資料(如)提到“杵觸”作為成語,形容“言辭尖銳刺人”,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 建議優先采用“觸犯、冒犯”這一傳統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杵觸》這個詞,是指用杵子敲擊物體,引起觸動或震動的意思。現在為您詳細解釋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杵觸》這個詞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木(mù)和虍(hū),其中木表示與木相關的事物,虍表示虎的形狀。它的拼音分别為chǔchù。《杵觸》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杵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耕社會。人們在磨米、研磨谷物的過程中,常常使用杵子敲擊石磨,使磨盤旋轉,從而完成磨粉的工作。這種敲擊的動作就被稱為“杵觸”。
繁體字:
《杵觸》的繁體字為「杵觸」。
古時候漢字寫法:
《杵觸》一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我無法提供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1. 她用杵子輕輕地杵觸鍋底,确認鍋裡的菜已炒熟。
2. 他手持長杵,用力杵觸地面,發出一聲巨響。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常見的相關組詞有:
- 杵子(chǔzi):用于敲擊、攪拌等動作的工具。
- 觸動(chùdòng):意思是觸發、觸摸,也有引起震動的意思。
與《杵觸》近義的詞彙有:
- 敲擊(qiāojī):表示用手或工具敲打物體。
- 打擊(dǎjī):表示用手或工具打擊物體。
與《杵觸》反義的詞彙有:
- 輕拍(qīngpāi):表示用手或手指輕輕地拍打物體。
- 輕扣(qīngkòu):表示用手或手指輕輕地敲擊物體。
希望這些信息有助于您對《杵觸》這個詞的理解!如果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