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花判事的意思、五花判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花判事的解釋

唐 宋 時,中書省各官員,對軍國大事因所見不同,須分别在文書上籤具意見并署名,謂之“五花判事”。《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三年》:“故事:凡軍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 宋 蘇轼 《謝中書舍人表》之一:“雖四戶擅權,非當時之公議,而五花判事,亦前代之美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花判事”是唐宋時期中書省處理軍國大事時的一種特殊決策制度,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中書省官員針對重要政務,各自提出不同意見并籤署姓名的制度。因多位官員意見并列形似“五花”而得名,體現了集體決策機制。

二、運作方式

  1. 參與主體:中書舍人(中書省核心官員,通常設六員)
  2. 執行流程:
    • 起草诏令時各抒己見
    • 将不同意見并列籤署于文書
    • 最終由中書令彙總上報皇帝

三、曆史淵源

該制度最早記載于《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三年》,宋代蘇轼在《謝中書舍人表》中也提及此制,說明其延續至宋代。

四、制度意義

注:部分網頁提及的“劉向為漢代判事”之說缺乏可靠史料佐證,現存記載均指向唐宋時期中書省職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花判事

《五花判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罪犯進行五花大綁,用以拷問、審判。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卩⻌口”。

成語“五花判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刑罰制度。古人對于重重罪犯一般會進行五花大綁,使其無法動彈,然後進行拷問以及審判。

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五花判事」。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五花判事」這個詞使用的是繁體字。漢字的字形在演化過程中發生了變化,而繁體字是一種保留了古漢字字形的書寫形式。

以下是一個例句:“在古代,犯人如果犯了嚴重的罪行,就會被五花大綁,然後進行五花判事。”

相關的組詞有:“五花八門”、“五谷豐登”、“************”。

這個成語的近義詞是“五花大綁”,反義詞是“公正審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