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老峰的意思、五老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老峰的解釋

江西省 廬山 東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并肩聳立,故稱。峰下 九疊屏 為 李白 讀書處;東南有白鹿洞書院遺址,為 朱熹 講學處。 唐 李白 《登廬山五老峰》詩:“ 廬山 東南 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遊廬山日記》:“遍歷 五老峰 ,始知是山之陰,一岡連屬。” 清 趙翼 《新春小集》詩:“一笑 五老峰 ,突起樽俎地。”亦省作“ 五老 ”。 唐 李端 《寄廬山真上人》詩:“ 青草湖 中看 五老 , 白雲山 上宿雙林。” 康有為 《廬山謠》:“ 五老 拄杖碧雲中,子孫諸峰鹹侍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老峰是漢語中一個專有名詞,具有地理實體與人文意象的雙重含義,其核心釋義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詞典釋義與詞源解析

五老峰(wǔ lǎo fēng)

  1. 字面釋義:

    • 五:數詞,指數量五。
    • 老:本義為年長者,此處引申為“古老、滄桑”的自然形态。
    • 峰:指高而尖的山頭。

      組合意為“形似五位老人的山峰群”,強調山勢的奇特與拟人化特征。

  2. 詞源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李白的《登廬山五老峰》詩:“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來源:古詩文網·李白詩全集

    “五老”意象源自道教“五方五老”神話,後與廬山山形結合,成為固定地理名稱(《漢語大詞典》第7卷)(來源:漢語大詞典數據庫)。


二、文化意象與象征意義

  1. 道教文化象征:

    道教典籍将“五老”視為五行之氣的化身(《雲笈七籤》卷十八),山峰以“五老”命名,暗含天地靈氣彙聚之意(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 文學意象演變:

    自李白後,曆代詩人以“五老峰”為題材,賦予其“隱逸”“長壽”“超然”的意境,如明代王世懋稱其“五老相攜入紫冥”(來源:古詩文網·明詩别裁集)。


三、地理實體特征

廬山五老峰(核心指代對象)

  1. 地質形态:

    位于江西省廬山東南側,因第三紀冰川切削形成五座并列岩峰,最高峰海拔1436米,岩層褶皺形如五位老者并坐(《中國國家地理》2020年第9期)(來源:中國國家地理官網)。

  2. 景觀價值:

    為世界文化遺産“廬山”核心景區,以“險峻雲海”“朝霞映峰”聞名,徐霞客譽其“真雄曠之極觀也”(《徐霞客遊記·廬山遊記》)(來源:中國國家圖書館·典籍數字化資源庫)。


四、權威引用與擴展


結論:五老峰既是漢語中描述特殊山形的專名,亦承載道教文化、詩詞美學及地質科學的複合價值,其釋義需兼顧語言符號、文化隱喻與地理實體的三重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

五老峰是一個具有多重地理與文化含義的詞語,主要涉及以下兩處著名山峰:

一、江西廬山五老峰

  1. 地理位置與特征
    位于江西省廬山東南部,海拔1436米,由五座相連的山峰組成,形似五位并肩而坐的老者,故得名。其第三峰最為險峻,第四峰最高,峰頂雲松虬曲,可俯瞰鄱陽湖,是觀雲海、日出的絕佳地。

  2. 曆史人文

    • 李白讀書處:峰下的九疊屏(九疊屏)為唐代詩人李白隱居讀書之地,其詩《登廬山五老峰》中“青天削出金芙蓉”即形容此峰奇景。
    • 朱熹講學遺址:東南方向有宋代白鹿洞書院遺址,是理學家朱熹曾講學之處。

二、山西永濟五老峰

  1. 地理位置與名稱由來
    位于山西省運城永濟市中條山脈,原名五老山,因傳說上古五位仙人(金、木、水、火、土星君)在此為帝王傳授《河圖》《洛書》而得名。五峰分别為玉柱峰、太乙峰等,狀如五位老人并肩而坐。

  2. 文化傳說
    道教全真派發祥地之一,民間傳說五位仙人各司其職:玉晨真人掌天文、洞玄真人通五行、靈仙真人精醫術、天老真人主農耕、玄古真人曉曆史,象征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三、詞義總結

“五老峰”一詞既指江西廬山的險峻奇峰(以自然景觀與文人遺迹著稱),也指山西永濟的道教名山(承載神話與古代文化),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壩趾标準兵級濱近敝帚自珍勃然奮勵不乃塍隴陳具充楞抽列彈曲噩噩渾渾分肥斧節俘纍耕藝海艘海屋候審回遝忽流簡明扼要減削羁防精神渙散近着急振軍聲愧忏蘭羞連池涼缁巾栗留令淑攏統龍興綿薆命賜牛骥同皂破山寺鉛錫青瓊侵淩乳酒若耶溪入梓三辭色霁衰莫四枝唐棣探警天羊擿埴蚊蚋屋舍枭處小豆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