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絮了棉花的套子,套在盛放茶水、食物、冷飲等的盛器外面,起保溫作用。
“棉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字面含義(常見解釋)
指用棉花填充的套子,主要用于包裹茶壺、飯盒、冷飲容器等物品,起到保溫或隔熱作用。例如:
冬季常用棉套包裹茶壺,防止茶水快速冷卻。
比喻含義(特定詞典收錄)
在《查字典》等工具書中,“棉套”被引申為成語,形容言行謹慎、小心翼翼的狀态,如同用棉花包裹自己以避免傷害。例如:
他處事如棉套般謹慎,很少表露真實想法。
補充說明:
棉套是指一種用來包裹、覆蓋或保護棉花的外套或袋子。常見的棉套一般由棉質材料制成,以保持棉花的質量和幹燥。
棉套的部首是⺾(示字頭), 總共有12畫。
棉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的記載可見于《說文解字》。繁體字是「棉套」。
在古代,「棉套」一詞可能有不同的寫法,根據不同的朝代和文化背景,字形會有所變化。例如,有些古代文獻中可能會寫作「糈套」或「綿套」等。
1. 農民把新采摘的棉花放進棉套中,以防止受潮。
2. 裝滿了棉花的棉套很重,需要用繩子紮緊。
組詞:棉衣、棉襪、棉帽、棉絨。
近義詞:紗布、棉紗、棉巾。
反義詞:棉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