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食。《後漢書·江革傳》:“時有疾不會,輒太官送醪膳,恩寵有殊。”
“醪膳”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áo shàn,意為酒食,通常指酒與食物的組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醪膳”是酒食的統稱,多用于曆史語境,需結合“醪”與“膳”的原始含義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來源,可參考《後漢書》等古籍(網頁、網頁)。
醪膳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醪”(láo)是由“酉”和“卩”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1畫;“膳”(shàn)則由“月”和“⺼”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4畫。
醪膳這個詞源自古代的飲食文化。醪是指用酒浸泡後蒸煮成的漿糊狀食物,膳是指飯食。在古時,醪膳常用于描述宴會或者祭祀中的美酒佳肴。
在繁體字中,醪膳的寫法為「醪膳」,字形上保留了更多傳統的筆畫和結構。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早期的漢字有許多變體和異體字。在古時,醪膳常常用「醪餐」來表示。這個寫法中,「醪」的上部多寫為「酉」,下部寫為「食」;「餐」則是由「飠」和「韱」兩個部首組成。
1. 今晚的宴會上,我們将享用豐盛的醪膳。
2. 祭祀典禮上供奉的是一桌精美的醪膳。
組詞:醪汁、醪糟、膳食
近義詞:美酒佳肴、宴席
反義詞:幹糧、素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