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物軌的意思、物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物軌的解釋

衆人的榜樣。《晉書·文苑傳·李充》:“聖人之在世,吐言則為訓辭,莅事則為物軌。” 唐 柳宗元 《南嶽大明寺律和尚碑》:“凡其衣服器用,動有師法,言語行止,皆為物軌。”《元史·禮樂志三》:“百王宗師,生民物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物軌"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在權威漢語詞典中未見單獨收錄。結合漢字本義及古文獻用例,可作如下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物(wù)

    • 本義:萬物,泛指一切客觀存在。《說文解字》:"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于牽牛。"
    • 引申義:事物、内容(如"言之有物"),或指社會規範(如"格物緻知")。
  2. 軌(guǐ)

    • 本義:車轍,車輪壓出的痕迹。《說文解字》:"車轍也。"
    • 引申義:法則、規範(如"軌物範世"),或指遵循法度(如"不軌于正義")。

二、合成詞"物軌"的推斷義

"物軌"屬文言合成詞,需結合古文獻語境理解:


三、學術文獻中的用例佐證

  1. 法律史領域:

    東漢鄭玄注《周禮》提及"軌"為統計單位(如"九夫為井,四井為軌"),"物軌"可引申為管理事物的制度框架。

  2. 哲學範疇: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分析"理在物先"時,強調朱熹理論中"物"需依"天理"(即宇宙之軌)而存在。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2. 《顔氏家訓集解》(北齊·顔之推著,王利器集解),中華書局,1993. ISBN 978-7-101-00157-5.
  3. 《周易譯注》(黃壽祺、張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線上閱讀
  4. 《周禮正義》(清·孫诒讓撰),中華書局,1987.
  5. 《中國哲學大綱》(張岱年著),商務印書館,2015. 簡介頁

網絡擴展解釋

“物軌”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ù guǐ,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差異,但主要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衆人的榜樣:該詞最早用于古代文獻,指聖人或德高望重者的言行、舉止成為他人效仿的标準。例如《晉書》中提到“聖人之在世,吐言則為訓辭,莅事則為物軌”。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用法
    源自古代典籍,強調通過具體行為示範引導他人。如唐代柳宗元在《南嶽大明寺律和尚碑》中描述高僧“言語行止,皆為物軌”,說明其言行被奉為規範。

  2. 引申意義
    除指具體人物外,也可抽象化為事物遵循的規則或法度。例如《元史》中“百王宗師,生民物軌”,将“物軌”與治國理政的秩序關聯。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現代資料(如)提到“物理學中的運動軌迹”一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誤用或引申擴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總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元史》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寶露抱認長離橙圃晨齋饬農吃敲賊抽鼻子叢滋打靶場道弟稱兄饤案東西南北客耳墜子風讓日負能共相古典文學過茶國家棟梁沆茫弘通胡非戛羹缰絡急鬥饑流盡彀進趨姬侍九故十親鋸梁軍銜制匡壁饋贈亮照離絕遴汰磨牛南鄉子泥古牌印搶購憔神悴力輕脫曲頤忍忮神碑十二鐘世瑞蜀國訴告鎖肚通文推燥居濕瓦甓未合甕天之見先花後果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