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缰繩和籠頭。 宋 範晞文 《對床夜語》卷五:“ 劉長卿 有《湘中紀行》十詩……詞妙氣逸,如生馬駒不為韁絡所掣,讀之使人飄飄然有憑虛禦風之意。”
“缰絡”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缰絡(拼音:jiāng luò)的字面意義是馬缰繩和籠頭,即用于控制馬匹的繩索和頭部裝備。例如宋代範晞文《對床夜語》中描述劉長卿的詩“如生馬駒不為缰絡所掣”,即用此意象比喻自由不受束縛的狀态。
在成語或比喻用法中,缰絡可引申為掌握事物的關鍵或管理方法。古人通過缰繩和絡繩駕馭馬車,需精準控制方向與速度,因此該詞也比喻對事物的核心要領或全局的掌控。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詳細出處,可參考《對床夜語》等文獻(來源:、)。
缰絡(jiāngluò)是指控制馬匹的繩子,也用來比喻控制事物或人的手段和方法。在比喻意義上,缰絡常指引導、管理或控制。
缰絡的部首是缶(fǒu)和羅(luó),筆畫數為13劃。
缰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一書,書中有“束辔五缰”之語,表達控制馬匹的意思。後來逐漸演變為比喻控制事物或人的手段和方法。在繁體字中,缰絡的寫法為韁絡。
在古時候,缰絡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缰的古漢字寫作頸,絡的古漢字寫作饹。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形狀逐漸統一為今天的寫法。
1. 他以溫和而堅定的缰絡,成功地引導了團隊走向勝利。
2. 這個法律的實施将對缰絡網絡安全問題起到重要的作用。
缰繩(jiāngshéng)、缰馬(jiāngmǎ)、缰制(jiāngzhì)
掌控、操縱、管理
自由、放任、解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