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的意思、蜀國的詳細解釋
蜀國的解釋
泛指 蜀 地。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 華陽 曾子 ,鼓篋來遊; 蜀國 顔生 ,摳衣請學。” 唐 劉得仁 《送智玄首座歸蜀中舊山》詩:“ 蜀國 煙霞開,靈山水月澄。” 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何處遊女, 蜀國 多雲雨。雲解有情花解語,窣地綉羅金縷。”
詞語分解
- 蜀的解釋 蜀 ǔ 中國四川省的别稱:蜀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書籍)。蜀客(旅遊蜀地的人)。蜀椒。蜀繡(四川出産的刺繡)。蜀錦。得隴望蜀。 中國朝代名:蜀漢。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帶。 筆畫數:;
- 國的解釋 國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
網絡擴展解釋
“蜀國”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地理概念,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一、曆史演變
-
先秦古蜀國
- 起源自岷江上遊的蜀山氏,曆經蠶叢、柏灌、魚凫、杜宇、開明等王朝,都城先後位于三星堆(商代)、成都(西周至春秋)等地。
- 疆域覆蓋今四川盆地、漢中及雲貴部分地區,曾參與周武王伐纣,是“牧誓八國”之一。
- 公元前316年被秦國所滅,史稱“秦滅巴蜀”。
-
三國蜀漢(221-263年)
- 劉備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國號為“漢”,後世因其統治核心在蜀地而習稱“蜀國”。
- 鼎盛時控制益州(今四川、雲南、貴州大部及陝甘南部),以“天府之國”的農業基礎支撐北伐。
-
五代十國前後蜀(907-965年)
- 王建建立前蜀,孟知祥建立後蜀,均以成都為中心,延續蜀地文化繁榮。
二、地理範圍
- 泛指蜀地:廣義指今四川省及周邊地區,因地形封閉(四川盆地)、資源豐富,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
- 行政區劃:漢代設益州,唐代設劍南道,宋代分置益州路(後改成都府路)等。
三、文化象征
- 經濟繁榮:以都江堰水利工程為基礎,農業發達,絲織業(蜀錦)聞名天下。
- 文學意象:唐詩中常用“蜀國”代指四川,如李商隱“望帝春心托杜鵑”暗含古蜀傳說。
四、字源解析
- “蜀”本義為蛾蝶幼蟲(象形字),後演變為地名。周代起指川西地區,漢代成為行政區名稱。
若需進一步了解某時期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如、8、10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蜀國》
《蜀國》是指三國時期的一個國家,由劉備在221年至263年間統治。它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三國之一,其領土位于中國的西南部。
詞語拆分部首和筆畫
《蜀國》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蜀(shǔ)和國(guó)。蜀的部首是艸(草字頭),國的部首是囗(圍字頭)。蜀國總共有10畫。
詞語來源
《蜀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曆史上的三國時期。劉備在此時在西南建立了蜀國。
繁體字
《蜀國》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蜀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蜀國」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例句
1. 在三國時期,蜀國與魏國和吳國鼎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2. 劉備在蜀國建立了強大的政權。
3. 蜀國的統治者積極推行農業發展政策。
組詞
蜀國可以與其他詞組成如下詞語:
1. 蜀國曆史
2. 蜀國文化
3. 蜀國王朝
4. 蜀國地理
近義詞
與《蜀國》相近義的詞語有:
1. 巴蜀
2. 蜀地
3. 蜀中
反義詞
與《蜀國》相反義的詞語有:
1. 魏國
2. 吳國
3. 晉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