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幹燥處讓給幼兒,自己睡在幼兒便溺後的濕處。極言撫育幼兒的辛勞。《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濕,絶少分甘。”《後漢書·獨行傳·李善》:“親自哺養,乳為生湩,推燥居濕,備嘗艱勤。”《太平禦覽》卷七三九引 晉 皇甫谧 《自序》:“ 士安 每病,母輒推燥居濕,以複易單。”
“推燥居濕”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孝經援神契》及《後漢書》相關篇章。
《推燥居濕》是一個成語,意指排除燥熱和居住在潮濕的環境中。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追求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
《推燥居濕》包含了兩個部首,分别是「扌」和「火」,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3和4。
《推燥居濕》最早出現在宋代陸佃《草木子》中,其中寫到:“冬氣清收,夏氣燥熾;草木既烝,力宜推燥居濕。”意思是冬天氣候幹燥清冷,夏天氣候幹燥悶熱,所以在生活中應該追求燥濕相間的生活環境。
《推燥居濕》的繁體寫法為「推燥居濕」。
在古代漢字中,「燥」的上部分寫作「火」,下部分寫作「喿」。而「居」則是由「屍」和「且」組成,表示人站着。
1. 為了更好地調節室内濕度,我在家裡種了一些綠色植物,努力營造推燥居濕的環境。
2. 夏季容易出汗,要注意及時清潔,推燥居濕,保持身體幹燥。
潮濕、幹燥、舒適、健康、清潔、排除、調節、環境
離濕遠熱、遠濕離燥
迎濕近燥、近濕迎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