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訴,向人訴說(苦難、冤枉等)。 漢 王逸 《九思·憫上》:“思怫鬱兮肝切剝,忿悁悒兮孰訴告。”《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妾今訴告明白,情願死在恩王面前。” 蔣光慈 《少年飄泊者》十五:“他聽了我的訴告之後,似覺也很為我悲傷感歎,就将我收留下。”
“訴告”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普通語境:
多用于描述個人向他人傾訴困境或冤情。例如:
法律/成語語境:
在特定表述中,可指向法庭或機構申訴不公(如成語用法)。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典》或古典文學例句。
《訴告》是一個動詞詞組,表示向法庭或有關機構提起訴訟或訴狀,尋求傳達自己的主張或控訴。
拆分《訴告》的部首是“讠”和“告”,部首“讠”表示語言、言辭,部首“告”表示告訴、告發。
“訴”字的筆畫數為7,按照筆畫順序依次為橫、豎、撇、撇、橫、橫、橫。
“告”字的筆畫數為7,按照筆畫順序依次為橫、橫、豎、撇、點、撇、橫。
《訴告》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早期稱為“訴訟告狀”,後被簡化為“訴告”。
相對于簡體字“訴告”,繁體字為「訴告」。
古代漢字中,部分字形可能和現代簡體字略有不同。在古代,字形會隨書寫者、書寫流派、時代發生變化。因此,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多種形式,以下是其中一種古時候寫法:
訴:讠(㇔)+ 欠(丄)
告:廣(廠)+ 口(囗)
1. 他決定向法庭訴告公司非法行為。
2. 她一氣之下訴告鄰居盜竊。
訴狀、訴訟、告密、起訴
控訴、控告、舉報、投訴
被告、被控、被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