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鎖肚的意思、鎖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鎖肚的解釋

中醫指小兒初生後二、三日内大便不通。《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初生門上》:“不大便:大便不通名鎖肚,皆緣熱毒受胎中。” 吳謙 注:“小兒初生……若至二、三日不大便者,名曰鎖肚,乃胎中受辛熱之毒,氣滞不通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鎖肚"是一個中醫兒科術語,特指新生兒因多種原因導緻腹部脹滿、氣機閉塞不通,出現嘔吐、腹脹、啼哭不安、大便不通(或伴有小便不利)等症狀的一種危重病證。其核心含義在于"閉塞不通",形象地描述了腹部氣機壅滞、腑氣不通的狀态。

其詳細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1. 基本定義與臨床表現:

    • "鎖"意為封鎖、閉塞;"肚"指腹部、腸胃。
    • 合指新生兒腹部氣機被"鎖閉",導緻腑氣不通。主要症狀包括:
      • 腹脹如鼓:腹部膨隆脹滿,觸之緊張或有抵抗感。
      • 嘔吐不止:頻繁嘔吐,吐物可為乳汁、黏液,甚至膽汁樣物。
      • 大便不通:出生後數日無胎糞排出,或排便困難、量少。
      • 啼哭不安:因腹脹腹痛而持續哭鬧,煩躁不甯。
      • 不欲吮乳:因腹脹嘔吐而拒乳。
      • 嚴重者可見面色青灰、呼吸困難、抽搐等危象。
  2. 病因病機(中醫角度):

    • 胎熱壅結:母親孕期過食辛熱,胎熱内蘊,移熱于胎兒,熱結腸胃,耗傷津液,導緻腸道失潤,燥屎内結,腑氣不通。
    • 胎禀不足:早産兒或先天禀賦虛弱,元氣不足,腸道蠕動無力,推動乏力,導緻糞便積滞。
    • 穢濁郁積:分娩過程中吸入羊水穢物,或出生後護理不當,穢濁之邪内阻腸胃。
    • 外邪侵襲:新生兒臍部護理不當,感受風冷邪氣,寒凝氣滞,導緻腑氣不通。
    • 核心病機在于氣機壅滞,腑氣不通,升降失常,濁氣上逆則吐,濁氣不降則脹、閉。
  3. 曆史淵源與現代認識:

    • 該病名在古代醫籍中已有記載,如明代王肯堂《幼科證治準繩》等著作中提及新生兒"鎖肚"之證,描述其腹脹、便閉、嘔吐等症狀,并認識到其危重性。
    • 在現代醫學視角下,"鎖肚"所描述的症狀群可見于多種新生兒消化系統急症,如:
      •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先天性腸閉鎖、腸狹窄、肛門閉鎖、先天性巨結腸等導緻機械性梗阻。
      •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嚴重時可出現腹脹、嘔吐、便血、腸梗阻表現。
      • 胎糞性腸梗阻/腹膜炎:常與囊性纖維化相關。
      • 嚴重感染:如敗血症、腹膜炎等導緻腸麻痹。
      • 功能性腸梗阻:如早産兒腸道動力不成熟。
    • 因此,"鎖肚"在現代臨床中更多被視為一個症狀描述性或包含多種病因的中醫病名,強調其"腑氣閉塞不通"的核心病機。一旦新生兒出現類似"鎖肚"的症狀,需高度警惕,及時就醫以明确病因(尤其是排除外科急症),進行針對性治療。

"鎖肚"是中醫對新生兒期出現以腹部脹滿繃急如鼓、嘔吐不止、大便不通(或小便不利)為主要特征,伴有哭鬧拒乳等表現的危重病證的命名。其本質是氣機壅滞、腑氣不通,病因可涉及胎熱、禀賦不足、穢濁内阻或外邪侵襲。在現代醫學背景下,它對應着多種可能導緻新生兒腸梗阻或嚴重腹脹的疾病,需緊急診斷和處理。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鎖肚”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中醫病症(主要含義)

指新生兒出生後2-3天内無糞便排出的病症,屬于中醫兒科範疇。

二、引申成語(較少用)

指因過度用力或緊張引起的腹部痙攣疼痛。

三、權威來源建議

若需進一步了解中醫治療或曆史文獻,可參考《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 或明代《證治準繩》。

别人正在浏覽...

暴崩暴尩卑畜驫驫菜鳥彩斿槎槎虿鬈嗔怒蟲蟲籌谟瘡瘍道府跌翻鼎食鳴鐘恩款紡缁反寇反群鋒利幹寤搿合勾幹回舻胡椒眼溷章火運緘劄就封句盾空蕩蕩跨鳳款項潰口困劇淋漓盡緻鹿市曼睩迷回沫雨抛甎引玉偏宕評點家普羅列塔利亞特謙言齊天洪福趨履如今殺場韶理沙蝨蛇龜涉略深贍受虧殊相騰達微醺握鏡鮮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