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甕天之見”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比喻短淺的見識,形容人因所處環境或眼界局限,對事物的認知狹隘。其字面含義可理解為“從甕中看天,所見有限”。
出自宋代黃庭堅《再次韻奉答子由》詩:“似逢海若談秋水,始覺醯雞守甕天。”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用法或詩句背景,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甕天之見》是一個成語,意指狹隘的見識或固執的觀點。它描述了一個人的思維局限或對事物的片面認識。
這個詞可以被拆分為“瓦”、“穎”、“見”三個部首,其中“瓦”表示陶瓦、土字頭,意為陶器。但在《康熙字典》中,這個詞的部首為“瓦”,表示瓦罐。在《說文解字》中,“瓦”表示瓦盆,也指甕。 “穎”是“頭”的古字形,表示事物的尖頂部分。 “見”即指看見、了解。
《甕天之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間故事。相傳古時有一個獨居的老農民,他的家中隻有一個甕。有一天,他釣到了一條大魚,由于瓦甕中魚太大裝不下,他心生憐惜,放生了這條大魚。村中的人聽說了這個事情後都紛紛譏諷老農民的傻氣。于是,這個故事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狹隘的思維或過于拘泥的見解。
在繁體字中,詞語“甕天之見”被寫作“甕天之見”,拆分部首和筆畫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甕天之見”的字形與現代相似。古代筆畫有瓦字頭附着部分的陶器形狀,加上事物的尖頂之類的形體。這種書寫方式強調了瓦甕的形狀和事物的高處。
這個成語可以用在以下句子中:“他對這個問題有着甕天之見,不願聽取别人的意見。”
與“甕天之見”有關的組詞有:“甕中之鼈”、“甕鸮之見”。
“甕天之見”的近義詞包括:狹隘、偏見、唯見所及。
與“甕天之見”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開闊視野、寬廣胸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