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羖大夫的意思、五羖大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羖大夫的解釋

指 春秋 時 秦國 大夫 百裡奚 。《史記·秦本紀》:“ 繆公 釋其囚,與語國事…… 繆公 大説,授之國政,號曰 五羖大夫 。” 漢 劉向 《說苑·尊賢》:“﹝ 秦繆公 ﹞親舉 五羖大夫 於係縲之中。”亦省作“ 五羖 ”。 漢 揚雄 《解嘲》:“ 五羖 入而 秦 喜, 樂毅 出而 燕 懼。” 唐 李白 《南都行》:“ 陶朱 與 五羖 ,名播天壤間。”參見“ 五羖皮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羖大夫”是春秋時期秦國賢臣百裡奚的别稱,其含義與曆史典故如下:

一、詞義解析


二、典故來源

百裡奚原為虞國大夫,虞國滅亡後淪為奴隸。秦穆公賞識其才能,用五張黑公羊皮從楚國贖回,并拜為上大夫,故稱“五羖大夫”。此事在《史記·秦本紀》中有明确記載,而《孟子·萬章上》則提到他“自鬻于秦養牲者五羊之皮”,兩說略有差異。


三、曆史意義

  1. 人才象征:指代出身低微但才能卓越之人(如百裡奚以奴隸身份成治國重臣)。
  2. 識人智慧:體現秦穆公不拘一格用人的眼光,以極低成本獲得賢才。
  3. 政治影響:百裡奚輔佐秦穆公推行改革,使秦國崛起為春秋霸主之一。

四、延伸用法

示例:
《史記》載:“缪公大說,授之國政,號曰五羖大夫。”
唐代趙蕤《反經》曾對比:“子之觀我理秦,孰與五羖大夫賢乎?”

如需進一步了解百裡奚的改革措施或相關成語演變,可查閱《史記》《說苑》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羖大夫》的意思

《五羖大夫》是指古代官員的最高職位,相當于今天的宰相。這個詞源自古代的傳說故事,代表了權力、智慧和威望。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羖大夫》的拆分部首是“人”和“羊”,其中“羊”是“⺶”的簡化形式。根據《康熙字典》,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五羖大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山東魯國的故事。相傳魯國的國君非子因為擔心自己的兒子不賢良,特意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尋找賢才。最後,一個名叫氾羖的羊倌在田間與人争吵時,竟然說出了非常聰明的話語,使非子深受感動。于是,非子就任命他為五羖大夫,掌握了國家的重要事務。

繁體

《五羖大夫》的繁體字是「五羖大夫」,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經過多次演變,有些字在古時候的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以《五羖大夫》為例,古時候它的寫法為「五㇇㽾大亻長」。

例句

他以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成為了國家的五羖大夫。

組詞

五羖、博大精深、大夫人、宰相、羊倌

近義詞

宰相、丞相、相國、宰、相

反義詞

平民、庶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