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儒碩德的意思、耆儒碩德的詳細解釋
耆儒碩德的解釋
年高德劭的儒者。 唐 張九齡 《論教皇太子狀》:“必使耆儒碩德,為之師保。”
詞語分解
- 耆儒的解釋 年高博學的讀書人詳細解釋德高的老儒。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是以耆儒碩老,抱其書而遠遜;禮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談。”《後漢書·張晧傳》:“ 漢安 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
- 碩德的解釋 .指大德之人。《晉書·隱逸傳·索襲》:“ 索先生 碩德名儒,真可以諮大義。”《南史·周弘正傳》:“ 弘正 特善玄言,兼明釋典,雖碩德名僧,莫不請質疑滞。” 唐 韓愈 《舉張正甫自代狀》:“可謂古之老
網絡擴展解釋
“耆儒碩德”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í rú shuò dé,主要用于形容年高德劭、學識淵博的儒者。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耆:指六十歲以上的年長者,泛指高齡。
- 儒:指儒家學者或讀書人,代指學識淵博者。
- 碩:本義為大,引申為德行深厚、成就卓越。
- 德:品德高尚,受人尊敬。
綜合而言,該成語形容兼具高壽、淵博學識和崇高品德的儒者。
2.出處與用法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唐代張九齡的《論教皇太子狀》:“必使耆儒碩德,為之師保。”。
- 語法功能:多作主語或賓語,用于褒義語境,如“天水姜龛、東平淳于岐等皆耆儒碩德”(曆史人物示例)。
- 近義表達:類似成語有“耆儒碩老”“耆儒碩望”等。
3.使用場景
常用于贊譽以下人群:
- 學術領域:高齡仍活躍的教授、學者;
- 文化傳承:德高望重的傳統儒者;
- 曆史文獻:描述古代賢臣或教育者,如“為之師保”(擔任太子老師)。
4.補充說明
- 現代延伸:不僅限于儒家學者,也可形容其他領域德才兼備的長者。
- 文化意義: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長者為尊”“德才并重”的推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唐代史料或儒家經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耆儒碩德》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耆儒碩德》是一個漢語詞語,代表着智慧、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耆儒碩德》的部首拆分為:
耆(老年),儒(儒家),碩(大)。
筆畫分别是:耆(7畫),儒(9畫),碩(12畫)。
來源和繁體
《耆儒碩德》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是漢字的一種精神象征。在繁體字中,耆儒碩德的寫法為「耆儒碩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耆儒碩德》為例:
耆儒碩德的古代寫法為「耆儒碩德」。
例句
1. 他是一位耆儒碩德的學者,在學術界有很高的聲望。
2. 這本書包含了許多耆儒碩德的智慧和道德觀念。
組詞
1. 耆學:指深耕學問的學者。
2. 儒學:指儒家學說和傳統。
3. 碩士:指在某個專業領域取得研究生學位的人。
4. 德行:指人的品德和道德行為。
近義詞
1. 睿智:指聰明而有遠見的智慧。
2. 博學:指學識淵博、廣泛的知識。
3. 高尚:指品德崇高、純潔無暇。
反義詞
1. 幼稚:指思想、行為、心理等不成熟、幼嫩的狀态。
2. 愚昧:指缺乏知識、見識或理解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