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豺狼的意思、豺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豺狼的解釋

(1) [jackals and wolves]∶豺和狼

(2) [cruel and evil people]∶比喻貪婪殘忍的人

詳細解釋

(1).豺與狼。皆兇獸。《楚辭·招魂》:“豺狼從目,往來侁侁些。”

(2).比喻兇殘的惡人。《東觀漢記·陽球傳》:“願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鴟梟悉伏其辜。”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九:“俯視 洛陽 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明 何景明 《述懷》詩:“豺狼滿地無行路,戎馬他鄉有戰塵。”《*********詩抄·揚眉劍出鞘》:“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豺狼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豺狼(chái láng)是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的複合名詞,其釋義可從自然屬性與文化屬性兩個層面解析:

一、自然屬性釋義 指兩種犬科野生動物。《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豺"定義為"形似狼而較小,性兇猛,常成群捕食"的動物,"狼"則指"外形似狗,耳直立,尾下垂,性殘忍貪婪"的哺乳動物。二者在生物學分類中同屬食肉目犬科,但存在顯著差異:豺(Cuon alpinus)體型較狼(Canis lupus)小約30%,群體狩獵方式更為嚴密;狼的生态分布範圍則覆蓋歐亞大陸及北美地區。

二、文化屬性釋義

  1. 兇殘象征:《漢語大詞典》引《詩經·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為證,揭示其作為"殘暴者"的隱喻義,該意象在《左傳》《史記》等典籍中持續強化。
  2. 權奸代稱:東漢典籍《東觀漢記》首創"豺狼當道"成語,後經《後漢書·張綱傳》傳播,成為特指禍國權臣的固定搭配。唐代李善注《文選》時明确釋義:"豺狼,喻兇惡之人也。"
  3. 災禍預兆:清代《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收錄多則地方志記載,将豺狼群聚視為兵災、饑馑的征兆,反映古代農耕社會的災異認知體系。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的使用呈現語義分層現象:動物學領域嚴格區分物種概念,文學創作則多沿用傳統文化意象,如魯迅《彷徨》中"遇見所有的豺狼"即喻指社會壓迫者。

網絡擴展解釋

“豺狼”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字面意義

指兩種兇猛的野獸——豺和狼。兩者均為食肉目動物,具有攻擊性:

  1. 豺:體型較小,群居生活,以協作圍攻的方式捕獵,常見于亞洲和非洲的草原、荒漠地區。
  2. 狼:體型中等,以團隊協作和耐力著稱,廣泛分布于全球多種生态環境中,晝伏夜出。

二、比喻意義

在文化語境中,常用來比喻兇殘、貪婪的惡人,或形容險惡的社會環境:

  1. 形容惡人:如成語“豺狼當道”指壞人掌權;“豺狼野心”形容貪婪殘暴的本性。
  2. 象征險惡:古詩詞中常用以隱喻亂世或殘暴勢力,例如李白《古風》中“豺狼盡冠纓”暗諷安史叛軍。
  3. 俗語引用:民間有“甯遇豺狼,勿近白虎”的說法,強調“豺狼”雖兇殘但直白,而“白虎”(隱喻僞善者)更危險。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生物學特征或文化典故,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變豹蒼岑襜如城第簇蝶存謝代面登粟凋剝定性發意阜落杠刀布剛樸趕明兒個鬼哭狼嗥孤懸浮寄河流河上鴻河黃風會利徽音火光獸镬湯九阍虎豹劇寒懇祈勞燕分飛力盡筋疲裡山龍拏虎攫麥畦錨爪面色如土盤阪乾九欠爽跂蠢啓禱秋苗羣厲趣務人身保險上接第一版耍橫水畜碩輔歎愕套耕桃花茜醋騰雲桶子花投詞投解吐哺捉發仙閣像塔銷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