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代史的意思、五代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代史的解釋

梁 、 唐 、 晉 、 漢 、 周 五代是我國曆史上最紛亂的時期之一,因以“五代史”比喻争吵。 元 張國寶 《羅李郎》第三折:“上長街百樣風流事,到家中一千場五代史。”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二折:“因甚的鬧炒炒做不的箇存活,每日間八陽經便少呵也有三千卷,五代史至輕呵也有二百合,又不是風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代史是漢語詞典中收錄的曆史專有名詞,指中國曆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的斷代史書,包含《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兩部經典著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五代史”專指記載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曆史的官修史書。五代包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中原政權,十國則指同時期割據的地方政權。該詞條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研究唐末至宋初政治、社會變遷的核心文獻”。

  2. 曆史背景與編纂

  1. 史學價值與争議

    兩部史書因編纂立場不同形成對比:《舊五代史》側重史料完整性,而《新五代史》突出曆史批判。例如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斥馮道為“無廉恥者”,引發曆代學者對史家主觀性的讨論。現代研究認為二者互補,為研究唐末軍閥割據、民族融合提供了雙重視角。

  2. 文化影響

    “五代史”一詞在漢語語境中延伸為“紛亂時代的縮影”。如清代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以五代史論證“武人政治”的弊端,近代梁啟超則在《中國曆史研究法》中引用其制度變遷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五代史”一詞具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中國曆史上五代十國時期(907-960年)的官方史書記載,包含梁、唐、晉、漢、周五個中原王朝的更疊。這一時期因政權頻繁更替、社會動蕩,被稱為中國曆史上最紛亂的時期之一。

二、史書版本

  1. 《舊五代史》
    由北宋薛居正主持編修,共150卷,成書于974年,主要依據五代實錄等原始檔案。

  2. 《新五代史》
    歐陽修私撰的紀傳體史書,共75卷,後成為官方正史。其特點是注重義理,文筆簡練。

三、比喻意義

在元明文學作品中,常以“五代史”比喻激烈的争吵或家庭紛争。例如:

四、研究領域

現代史學研究中,“五代史”是隋唐五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政治制度、社會變遷等領域。學者常結合新舊《五代史》與其他文獻進行對比研究。

注:如需查閱具體古籍原文或學術研究,可參考《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原典及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蘋百世不易白衛軍北海道徧積猜逼成莊等時抵負盹睡蛾羅婀娜妩媚鵝群發點訪接粉闆奉勑蓋章光心黑天半夜鶴山仙人懷邪黃牓環稭胡茬火挾驕宕解位旌甲進武涓毫崆嵌魁薦靈寝藜蒸論決沒什麼慕豔拏把漚珠槿豔攀和陪乘樸素旗尉踆兔禳災任滿聖人説理文碎折踏災通曉頹意暐烨下都顯軌顯魂陷落計中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