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旌甲的意思、旌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旌甲的解釋

旌旗與铠甲。 南朝 宋 鮑照 《代出自薊北門行》:“簫鼓流 漢 思,旌甲被 胡 霜。”《晉書·庾翼傳》:“﹝ 庾翼 ﹞師次 襄陽 ,大會僚佐,陳旌甲,親授弧矢。”《三國志·魏志·陳登傳》“若 元龍 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 裴松之 注引《先賢行狀》:“賊初到,旌甲覆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旌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軍事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本定義

旌甲指古代軍隊中的戰旗(旌)與铠甲(甲),是軍事裝備的典型代表。《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旌旗和铠甲。泛指軍旅裝備。” 其中“旌”為飾有牦牛尾或羽毛的旗幟,用于指揮或标識;“甲”即金屬或皮革制成的防護戰衣。

二、本義解析

  1. 旌:指揮與象征

    旌旗在戰場上承擔號令軍隊、标識陣營的核心作用。《周禮·春官》載“旌旗,以其屬而用之”,印證其軍事指揮功能。

  2. 甲:防護與武裝

    铠甲是士兵的護身裝備,《釋名·釋兵》稱“甲,似物有孚甲以自禦也”,凸顯其防禦屬性。

    二者結合,“旌甲”直觀體現古代戰争的核心要素:指揮系統(旌)與武裝力量(甲)。

三、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1. 代指軍隊整體

    因旌甲為軍旅标志性器物,文獻中常借代軍隊。如《左傳·隱公五年》“旌甲不舉”即指軍隊未出動。

  2. 象征軍事權威

    旌甲作為權力符號,常見于曆史叙事。如《後漢書》載“旌甲曜野”,既寫軍容之盛,亦暗喻統治力量。

  3. 文學意象的悲壯性

    詩詞中“旌甲”多渲染戰争氛圍。杜甫《潼關吏》以“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暗含旌甲森嚴,傳遞戍邊之沉重。

四、權威文獻佐證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4. 《左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5. 《釋名·釋兵》(清刻本)
  6. 杜詩注本(中華書局《杜詩詳注》)

網絡擴展解釋

“旌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ng jiǎ(注音:ㄐㄧㄥ ㄐㄧㄚˇ),由“旌”和“甲”兩字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旌甲指旌旗與铠甲,是古代戰争中軍隊使用的兩種重要裝備:


二、文獻例證

  1. 南朝宋·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簫鼓流漢思,旌甲被胡霜。”
    ——描繪北方戰場的肅殺景象,旌旗與铠甲覆蓋寒霜。

  2. 《晉書·庾翼傳》
    “大會僚佐,陳旌甲,親授弧矢。”
    ——形容庾翼檢閱軍隊、展示軍備的場面。


三、字義分解


四、關聯用法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和權威詞典的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奧林匹斯八等白紬不饑不寒巉絶陳報陳浮存亡繼絶調話地方性植物敦牂反背峯岚風絮還睦橫虐合奏鴻朗夾剪煎灼澆瀝極盡兢憂九升箕張疾走曠濟梡嶡連蟲陸連苕連尹鱗鱗柳木腿賣死慢訑蒙頭蓋面銘激明字民讓披緘拳曲如泣草芥少日聲入心通身家性命十行本視聽試驗適主瘦硬四脯着地尿泡遂情唐三藏玮瓌五尺豎子線團小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