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涓豪 ”。喻微末。《宋書·王僧達傳》:“自處官以來,未嘗有涓豪之積。”《舊唐書·崔彥昭傳》:“不煩内庫,有助涓毫;不假外藩,有進絲發。” 宋 蘇舜欽 《杜公讓官表》:“雖無勤瘁,無補涓毫。”
“涓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uān háo,其核心含義為“比喻極微末的事物”,常用于形容極其微小或不足道的量級。以下是詳細解析:
本義
“涓”指細小的流水(如“涓滴”),“毫”指動物細長的毛(如“毫毛”),兩者均代表極微小的存在。合用時,詞義引申為“微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同義詞
亦作“涓豪”,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宋書》中“未嘗有涓豪之積”,強調沒有分毫積蓄。
該詞多見于古文,用于謙遜表達個人貢獻或事物的微不足道。例如:
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文學或正式場合中,仍可用于比喻“極小的量或價值”,如:“這些努力對全局而言,不過涓毫之益。”
如需進一步查閱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古籍《宋書》《舊唐書》或權威詞典。
涓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極小之物、細微之間的差異。它可以用來形容事物極其微小的變化或差别。
涓毫的拆分部首是水,表示與水有關;它的筆畫數目是15畫。
涓毫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的字典中。其中,涓的意思是指水流之細,毫的意思是指羽毛的細毛。結合在一起,表示極細之物。
涓毫的繁體字為「潤毛」。
在古代中國的寫法中,涓毫的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1. 他的繪畫藝術精湛,每一筆每一畫都能體現出涓毫之差。
2. 老師要求我們作文要注重細節,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涓毫。
涓泉、毫厘、細胞、微小、微信、功夫、監測等
微小、細微、細微末節、細微之差
巨大、巨大之差、明顯、明顯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