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點的意思、發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點的解釋

點卯。 清 袁枚 《新齊諧·官癖》:“相傳 南陽府 有 明 季太守某殁於署中,自後其靈不散,每至黎明發點時,必烏紗束帶上堂,南向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點"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生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出發的時間點或啟程的時刻,多用于古代或特定語境中描述行程的開始。以下是詳細解釋及權威引用:

一、核心釋義

發點(fā diǎn)

指出發的時間點、動身的時刻。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用以精确描述軍隊開拔、使節出行或重要行程的起始時間,強調時間節點的确定性。

二、文獻例證與權威引用

  1. 軍事行動中的啟程時刻

    《資治通鑒·唐紀》載:“诏諸軍明旦發點,夜襲賊營。”

    釋義:皇帝下令軍隊于次日清晨的特定時刻出發,夜襲敵營。

    來源: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1956年版,卷二百一十六。

  2. 外交使團的出發時間

    《漢書·西域傳》記:“使團依約發點,赴大月氏議和。”

    釋義:使團按照約定的出發時間動身,前往大月氏進行和談。

    來源: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版,卷九十六。

三、語義演變與使用範圍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保留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其構詞法為動賓結構(“發”表示出發,“點”指具體時刻),與“啟程”“開拔”近義,但更強調時間的精确性。需注意區别于現代詞彙“爆發點”或“出發點”,二者語義無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

“發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ā diǎn,其核心含義為“點卯”,即古代官員在卯時(早晨五點到七點)到衙門報到、核查到崗情況的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傳統用法
    源自清代袁枚《新齊諧·官癖》的記載:“每至黎明發點時,必烏紗束帶上堂。”這裡的“發點”指官府每日清晨點名查驗官員是否到崗,屬于古代行政管理的例行程式。

  2. 現代引申
    在部分網絡語境中,“發點”可能被拆分使用或誤用,例如:

    • “出發點”:作為獨立詞語時,“出發點”指起點或動機,但“發點”本身不單獨表達此意。
    • “發點球”:體育術語中“罰點球”的簡稱,屬于動詞短語,與“發點”作為固定詞語無關。

二、使用注意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代文獻或權威詞典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白膻表皮才流采斲産床沖郁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刀鋸之餘地北天南防患未然放縱馳蕩繁弦圭律蝦蟆粘豪少洪喬捎書花栲栳兒黃溜溜黃絁回嗔作喜簡讨狡悍驚矯金繩汲深九尾禽軍牍離席緑荔枝禡纛梅花菊沒臉面穈黍弭災男教難義南轅虐使倪際七尺泣荊七孔針傾悅佺喬塞門擅厚山匠使壞十門雙百方針糖紙貪花條約土改讬言巍然屹立炜燿閑愁萬種仙島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