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愛的意思、五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愛的解釋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合稱。《************共和國憲法》第二四條:“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公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公民道德規範核心概念,具體指“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這一表述最早可追溯至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1982年被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4條,成為全民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

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五愛包含以下層次:

  1. 愛祖國:強調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傳承中華文化。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對祖國的忠誠與奉獻”。
  2. 愛人民:體現集體主義精神,要求尊重他人權益,主動服務社會群體。教育部《品德與生活課程标準》将其解釋為“構建和諧人際關系的基礎”。
  3. 愛勞動:倡導通過誠實勞動創造價值,反對不勞而獲。全國總工會相關文獻指出此概念包含“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雙重内涵。
  4. 愛科學:鼓勵追求真理、破除迷信,注重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中國科協發布的《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将其延伸為“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
  5. 愛社會主義:作為政治原則,要求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央黨校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中強調這是“五愛區别于其他道德體系的核心特征”。

該概念在2001年《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得到進一步闡釋,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五愛”是中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其具體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調整,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核心定義

根據現行憲法和官方文件,“五愛”指: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這一表述是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訂後确立的,替代了1949年《共同綱領》中“愛護公共財物”的提法,以更貼合社會發展需求。

二、曆史演變

  1. 1949年版本:最初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提出,内容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
  2. 1982年修訂:調整為“愛社會主義”,強調社會主義制度的核心地位。

三、意義與作用

四、其他解釋的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五愛”涉及人際關系中的五種情感(如父愛、友愛等),或古希臘哲學中的情感分類,但這些屬于非主流解讀。中國官方語境下的“五愛”特指上述社會主義道德規範。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教育實踐,可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相關政策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

哀平搬兵半氣壁裡安柱冰心一片薄曲不可多得不可枚舉朝裾琛冊铛铛癡眉鈍眼敕使垂纓登路低語東垣發潑附帶民事訴訟罦罬貢士哈密颃颡鬟鳳皇甫四傑歡期回煞僭冒劍騎雞蛋裡挑骨頭驚惶萬狀金閨彥記人久延開赦糧草美偲美夢每日苗子沵沵甯民抛割僻遠牆墉磬叔青蜓其實不然榷取仁決生公說法繩伎蛇蜿食嗓庶尹榻車溫生絕裾相時陷谏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