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爱的意思、五爱的详细解释
五爱的解释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合称。《************共和国宪法》第二四条:“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公德。”
词语分解
- 五的解释 五 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 爱的解释 爱 (愛) à 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爱。爱慕。爱情。爱戴。爱抚。爱怜。爱恋。爱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友爱。挚爱。仁爱。厚爱。热爱。 喜好(刼 ):爱好(刼 )。爱唱歌。 容易:
专业解析
“五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公民道德规范核心概念,具体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一表述最早可追溯至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82年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4条,成为全民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五爱包含以下层次:
- 爱祖国:强调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传承中华文化。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对祖国的忠诚与奉献”。
- 爱人民:体现集体主义精神,要求尊重他人权益,主动服务社会群体。教育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将其解释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 爱劳动: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价值,反对不劳而获。全国总工会相关文献指出此概念包含“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双重内涵。
- 爱科学:鼓励追求真理、破除迷信,注重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中国科协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将其延伸为“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 爱社会主义:作为政治原则,要求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央党校出版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强调这是“五爱区别于其他道德体系的核心特征”。
该概念在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得到进一步阐释,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
“五爱”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其具体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调整,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核心定义
根据现行宪法和官方文件,“五爱”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一表述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后确立的,替代了1949年《共同纲领》中“爱护公共财物”的提法,以更贴合社会发展需求。
二、历史演变
- 1949年版本:最初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出,内容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 1982年修订:调整为“爱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地位。
三、意义与作用
- 道德基础:作为公民公德的核心规范,引导个人正确处理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 教育目标:在新时代被纳入德育体系,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四、其他解释的说明
部分资料提到“五爱”涉及人际关系中的五种情感(如父爱、友爱等),或古希腊哲学中的情感分类,但这些属于非主流解读。中国官方语境下的“五爱”特指上述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教育实践,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相关政策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
哀婉白头如新别绪冰牀比校侧不棱倡人长宵撑事齿牙余惠弛拙初供达本黮黯点缺东奔西向分兵付度抚辕伏踬附致光热诡姓瀚漠合卺火齐珠夹被窝贱仕亏形连比梨花雨楼台蹑屩担簦逆耳派生判冤决狱炰鳖脍鲤批笔萍氏迁绝嬛薄齐土羣分羣属任保热扑扑软绢上下水水泄不通硕果累累四边形思人树缩写忐上忑下屯农外乡骁烈消遥自在小一翕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