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鳳钗。婦女首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畫壁》:“生視女,髻雲高簇,鬟鳳低垂,比垂髫時尤艷絶也。”《花月痕》第三回:“早聞屏後一陣環佩之聲,走出一麗人,髻雲高擁,鬟鳳低垂,嬝嬝婷婷,含笑迎将出來。” 蔡東藩 《慈禧太後演義》第十三回:“ 蓮英 為 西太後 梳成新式,較往時髻樣尤高,髻雲上擁,鬟鳳低垂,越顯出幾分嫵媚。”
“鬟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結構
引申意義
常用來形容女子婀娜多姿的容貌和高雅氣質,尤其在文學中突出其“婉約飄逸”的美感。
實物指代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畫壁》中描述女子“鬟鳳低垂”,此處“鬟鳳”明确指代鳳钗類首飾,是古代婦女發飾的一種。
比喻意象
在《花月痕》等作品中,“鬟鳳”被賦予象征意義,通過發髻與鳳凰的結合,暗喻女子兼具外在美與内在高貴的形象。
該詞兼具具象與抽象雙重含義:既可指實際發飾(鳳钗),也可借代美麗女子。其文化内涵融合了古代審美中對發型精緻度和神獸鳳凰祥瑞寓意的推崇。
鬟鳳是一個以描繪婦女形象為主題的詞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根據字義可以理解為“妝扮美麗的女子”或是“妻妾”的意思。鬟鳳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分别是“鬟”和“鳳”。
以下是鬟鳳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鬟鳳作為一個漢字詞語,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中。《紅樓夢》等經典作品中常用鬟鳳來描繪美麗的女子形象。
繁體寫法中,“鬟”和“鳳”的形狀基本保持不變,沒有太大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鬟”和“鳳”的字形可能與現在的略有不同,但整體的結構和意義并未改變。
1. 她佩戴着翠玉鬟鳳,顯得更加嬌美動人。
2. 在那個時代,鬟鳳是女子的标志,象征着她們的美麗和地位。
1. 玉鬟、金鬟、花鬟、垂鬟。
2. 玉鳳、金鳳、飛鳳、舞鳳。
近義詞:傾國傾城、閉月羞花、國色天香。
反義詞:憔悴、不修邊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