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伎的意思、繩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伎的解釋

亦作“ 繩技 ”。亦作“ 繩妓 ”。1.雜技之一種。俗稱走索。《新唐書·回鹘傳下·黠戛斯》:“戲有弄駝、師子、馬伎、繩伎。”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繩妓》:“ 玄宗 開元 二十四年八月五日,禦樓設繩妓。妓者先引長繩兩端屬地,埋鹿盧以繫之,鹿盧内數丈立柱以起,繩之直如絃,然後妓女以繩端躡足而上,往來倏忽之間,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側身而過者,有著屐而行之,從容俯仰者……曾無蹉跌,皆應嚴鼓之節,真奇觀也。”

(2).指繩技藝人。《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會繩伎 紅娘子 反,擄 信 ,強委身焉。”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難女》:“昔聞 獻縣 來一繩技,有姿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繩伎”是中國古代傳統雜技藝術的一種,主要包含以下層面的解釋:

一、基本定義

“繩伎”又稱“繩技”或“繩妓”,是雜技表演形式之一,俗稱走索。表演者需在懸空的繩索上完成行走、跳躍、平衡等高難度動作。


二、曆史淵源

  1. 起源:由草原牧人的套馬技術與民間跳繩遊戲結合演變而來。
  2. 文獻記載:
    • 唐代《新唐書》提到黠戛斯部族的“戲有弄駝、師子、馬伎、繩伎”;
    • 唐玄宗時期,宮廷曾設繩妓表演,表演者“往來倏忽,望之如仙”。

三、表演形式


四、延伸含義

“繩伎”亦可指代從事此技藝的藝人。例如《明史》記載,明末起義領袖李自成曾與繩伎紅娘子有交集。


五、注意區分

需與“繩妓”(指被束縛的宮廷妓女)區分,後者屬詞義演變中的特殊用法,與雜技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可參考《封氏聞見記》《明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繩伎

繩伎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兩個字:繩和伎。下面将分别對該詞的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意思:

繩伎的意思是指繩索技藝或技巧。它指的是通過繩子的編織、打結、操縱等動作來表演各種技巧或技藝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繩伎的第一個字“繩”是以“纟”為部首,共有11個筆畫;第二個字“伎”是以“人”為部首,共有6個筆畫。

來源:

繩伎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其中的“繩”一詞指代了其表演所使用的繩索,而“伎”則表示了表演技藝。

繁體:

在繁體中,繩伎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繩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是在繩伎這個詞上沒有明顯的變化,仍然是“繩伎”。

例句:

下面是一些關于繩伎的例句:

組詞:

與繩伎相關的詞彙有繩索、索具、操練、技藝等。

近義詞:

繩伎的近義詞有繩藝、繩術、索藝等。

反義詞:

繩伎的反義詞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藝術表演,如舞蹈、戲劇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