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蝸迹的意思、蝸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蝸迹的解釋

見“ 蝸跡 ”。


亦作“蝸蹟”。即蝸涎。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忠志》:“上( 睿宗 )為 冀王 時,寝齋壁上,蝸跡成天字,上懼,遽掃之,經數日如初。及即位,雕玉鑄黃金為蝸形,分置於釋道像前。” 清 胡天遊 《無筆歎》詩:“一庭老葉掃西風,袖手空堦看蝸迹。”參見“ 蝸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蝸迹,漢語複合詞,由“蝸”與“迹”構成。從字面理解,“蝸”指蝸牛,“迹”為痕迹,合指蝸牛爬行後留下的黏液痕迹,引申為微小的行蹤或事物殘留的印記。該詞具備兩層釋義:

1. 本義:蝸牛爬行的痕迹

蝸牛行動緩慢,其腹足分泌黏液形成透明軌迹,幹燥後呈現銀白色線狀,多見于濕潤地表或植物表面。此現象在古典文獻中常被用作觀察自然細節的意象,例如宋代詩人陸遊《幽居》中“苔痕蝸篆看行遍”一句,即以“蝸篆”代指蝸迹。

2. 比喻義:微渺的存在或人生軌迹

因蝸牛體型微小且行動遲緩,“蝸迹”可隱喻謙遜表達自身成就,或感歎生命短暫、行迹渺小。如明代《菜根譚》評注版提及“人生如蝸迹過隙”,借蝸迹強調時光易逝。

現代使用中,“蝸迹”多用于文學修辭,例如《中國自然觀察筆記》描述雨後庭院“蝸迹縱橫如素箋題字”,賦予自然現象詩意美感。

網絡擴展解釋

“蝸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蝸牛爬行時留下的痕迹,引申為比喻人的活動範圍狹小或成就微小。這一用法常用于形容個人努力後成果有限,或能力、影響力較為局限的情景。例如,描述某人在工作中長期努力卻進展緩慢,可以說“他的付出僅如蝸迹般細微”。

  2. 字面與曆史典故

    • 字面意義:也作“蝸蹟”,即蝸牛的黏液痕迹(蝸涎)。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睿宗為冀王時,寝殿牆壁上的蝸迹曾形成“天”字,被視為祥瑞。
    • 擴展用法:清代詩詞中“蝸迹”被用來描繪自然景象,如“一庭老葉掃西風,袖手空堦看蝸迹”(胡天遊《無筆歎》),體現文人借物抒懷的風格。

使用場景:

注:若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出處或詩詞用例,可參考《酉陽雜俎》等古籍或相關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奧阻白後傍牌報況背弓漕司豺狼城辇陳橋兵變弛廢詞箋貸方頂嘴笃痾藩臣笵金梵樓犯天下之不韪風池奉答改席甘養隔并過篩皓晃堅厲霁波金莖金井矜侉巨人傳空外類分煉行鱗栉龍鳳團茶枚馬彌留迫彊前度淺說潛跱寝免沁園衢關三小戲設報升差升行識鎖水靈靈說得攏四同體色通選文珰相王弦筈小不起謏問